您现在的位置: 厚朴 > 厚朴作用 > 正文 > 正文

肺病,不同病种都该如何用药儿科咳嗽协定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5/16 16:05:58

谈治肺辨证用药

作者/孙多善

肺是主持周身之气的重要器官。《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气者,皆属于肺。”明·章潢《图书编》又云:“肺在诸脏之上,而诸脏之气,咸由之以吐纳也。”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气相通,其又为娇脏,不耐受邪。

故外感病,不论从口鼻入,还是由皮毛侵,均易引起肺脏疾患。肺主宣发与肃降,若外邪犯肺,肺气不能宣发则壅滞,不能肃降则上逆,故常出现胸闷、咳嗽、喘促等证。若七情郁结,气郁化火,则气火逆上,熏蒸于肺而为咳;或久病内伤,耗损气阴,亦每致肺气受损,肺阴受耗。故临床肺家病为常见病,尤以老人小儿为多。其病虽繁,但辨证用药也有其规律。

一、论病因辨证用药

肺病之因,外感内伤也。

风邪外感,由皮毛口鼻而入,均易犯肺。

风夹寒邪郁于肺卫,肺气不宣,腠理闭塞,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或关节疼痛,苔薄白,脉浮紧。宜辛温之品,宣通肺气,疏散表邪。常用荆芥、麻黄、杏仁、桔梗、防风、紫苏、桂枝、羌活等。

风夹热邪犯肺,肺失肃降,鼻塞流黄涕,咳嗽吐黄痰或白稠粘痰,口渴咽痒痛,恶风,发热微恶寒,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散风热,宜辛凉之品,如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蝉蜕、淡豆豉、葛根、柴胡等。

风夹燥邪犯肺,常见口渴,干咳无痰或痰少难略,舌红,苔薄白而干燥,脉数,宜宣散凉润,选辛凉或质润之品,如桑叶、杏仁、沙参、贝母、瓜蒌、麦冬、梨皮等。

外感之邪,由表入里,发热重而不恶寒,咳嗽且伴气喘,咳吐黄粘痰者,辨证属痰热壅肺。治宜清肺化痰。宜苦辛甘寒之品,如黄芩、山栀、石膏、知母、鱼腥草、金荞麦、芦根等;配化痰之瓜蒌、贝母、枇杷叶、胆星、竹沥等;若肺火痰咳,或肺中有水气而咳喘者,又常选泻肺之品,如葶苈子、桑白皮、黄芩等。

若瘀热蕴肺酿脓者,常见咳吐脓痰,痰腥臭难闻,伴胸闷胸痛。治宜清热排脓,佐活血散瘀。排脓可选芦根、天花粉、薏苡仁;散瘀常选丹皮、赤芍、桃仁、虎杖、大黄等品。

病久伤津耗阴。若肺津受损,肺阴不足,证见干咳少痰,咽干,或咳嗽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或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润肺。常选甘凉质润之品,如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贝母等。

病久亦耗气。肺气虚弱,临床常见少气,懒言,咳喘,语言低微,自汗,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宜甘味之品调之,常选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甘草等。

二、辨兼证配伍用药

外感之邪,郁于肺而化热,证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此表未解而里热甚,邪郁闭于肺治宜宣畅,里热炽盛则应清泄。宣肺如麻黄、杏仁;清肺如石膏、知母、黄芩等。

若素体阴虚,感受外邪。证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者,宜宣肺散邪配养阴之品。宣肺散邪如桔梗、杏仁、薄荷等;养阴如麦冬、玉竹等。

若阳虚之体,正气不足,感受外邪,则正气不能逐邪外出。证见头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咳嗽神疲,肢寒嗜卧,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宜益气助阳,配宣肺解表祛外邪之药。益气常选人参、黄芪、党参等,助阳常选附子、细辛等;宣肺解表常选麻黄、桂枝、防风等。

若素有痰饮,复感外邪,则表寒引动伏饮。证见恶寒发热,咳嗽喘息,痰多而稀,胸痞,苔滑润,不渴饮,脉浮紧或身体疼痛肢面浮肿。宜宣肺解表配温肺化饮。宣肺解表选麻黄、桔梗、桂枝等;温肺化饮选细辛、半夏、干姜等。

温燥之邪袭肺,则伤津耗阴。证见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治宜清肺润燥。清肺选石膏、知母等;润肺选瓜蒌、杏仁、贝母、沙参、麦冬等。

温燥之邪袭肺,亦能耗气。证见汗多,烦渴,口干舌燥,神疲乏力,咳嗽痰黄,脉大无力。宜清肺配补气同用。清肺常选石膏、黄芩、知母;补气常选人参、党参等。

内伤咳久,则气阴两伤,肺阴不足。证见干咳痰少,不易咯出,潮热或手足心发热,咳嗽气短,神疲乏力。治宜气阴两补。补肺气选人参、党参、黄芪、淮山药等;补肺阴选南北沙参、天冬、麦冬、玉竹等。

久咳伤气,肺气耗散,常于补肺药中配入敛肺之品,以防其肺气耗散,如五味子、诃子、乌梅、五倍子等。

亦有肺病日久,脾气虚弱,或脾气素弱,运化功能失调,水液停聚为痰饮,而致咳嗽缠绵难愈者。脾肺同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宜化痰健脾。化痰如半夏、陈皮、茯苓等,健脾如白术、党参、砂仁、淮山药等。

肺气虚久,渐损及肾,以致肺肾两虚。肺为气之主,肾乃气之根。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咳喘短气,动则喘甚,甚则不能平卧。单补肺气,难收良效。宜补肾纳气平喘,选甘温之品,如补骨脂、胡桃肉、蛤蚧、紫河车、灵磁石、肉桂等。

三、审咳喘辨痰用药

《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巢氏则有十咳之分;陈氏则有三因咳之别。

不论多种咳嗽,总可以虚实概之。实证多新感,咳嗽声扬,鼻塞声重;肺热盛则咳痰腥臭,神气未祛,脉滑实有力。虚咳之证,多久病,咳而气短,或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咳声不扬,伴低热,盗汗或神疲乏力,脉细滑或细弱。若素体虚弱,复感外邪袭肺者,多虚中夹实。

喘证常与咳并见。实喘气长而有余,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虚喘气短而不续,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能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一息为快。

不论咳还是喘,新感者多实,治宜祛邪为主,宣肺、清肺、泻肺、化痰。内伤久病者多虚,治宜扶正为主,补肺、敛肺、或健脾、补肾纳气,亦常配化痰之药。虚中夹实宜扶正祛邪。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在脏腑,或在经络……,然本处所论为在肺之痰,亦有寒、热、湿、燥之分。

寒痰其痰色白,质清稀,易咯出。寒者温之,宜辛、苦,性温之剂。如半夏、陈皮、白芥子、皂荚、白前、旋复花、苏子、莱菔子等。

热痰其痰色黄,质粘,难咯出,面红身热。热者清之,宜辛、甘、寒凉之品清化热痰。如瓜蒌、贝母、天竺黄、竹茹、竹沥、海浮石、桑白皮、葶苈子、枇杷叶、马兜铃、荸荠等。

湿痰量多,痰色白而粘。易咯出,伴胸闷脘胀胃纳不馨,神疲乏力。湿者燥之,宜辛、苦、温药燥湿化痰。如半夏、天南星、陈皮、厚朴、莱菔子等。

燥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吐出,咽干鼻燥,舌干少津。燥者润之,宜甘凉润肺化痰。如瓜蒌、贝母、杏仁、南沙参、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蜂蜜等。

老痰者,咳嗽时作,痰结成粘块,凝滞喉间,吐咯难出,有恶腥味。坚者软之,宜咸寒之品。如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等。

小儿咳嗽协定方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医学心悟》曰:“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景岳全书》曰:“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任之堂每年治疗最多的小儿的疾病,莫过于咳嗽了,而在咳嗽里头,最常见的是小孩子感冒发烧,在医院里打吊瓶,虽然烧退了,却依然咳嗽,迁延不愈。既有表寒未解,也有里气不通,病症复杂,所以迟迟难愈。老师常常采取内外兼治的方法,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有个小女孩,感冒发烧,在医院打吊瓶退了烧,但却流清鼻涕,反复咳嗽,晚上咳得大人们都没法睡觉,一直持续了一周多,症状不但没减轻,还加重。家里人都担心,会不会把肺给咳坏了,给她买了止咳糖浆服用,没有见效,便带来任之堂,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老师说,肺是五脏六腑的华盖,外能够主皮毛接通天气,内朝百脉,跟五脏六腑相关。你这娃子感冒发烧前,就有了停食,外面小店里买的零食辣条子吃多了,导致中焦肝脾气机不通畅。所谓弱者先受,弱者先病,五脏中肺为娇脏,最容易受到邪气攻击,这样肺表气虚,风寒从外袭击,中焦肝脾气机不通,邪气从内袭击,内外合邪,所以咳嗽久治不愈。这不是单靠喝点止咳水就能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就给她开了任之堂最常用的治咳嗽协定处方。方药为:柴胡,黄芩,丹参,菖蒲,麻黄,杏仁,甘草,枳壳,桔梗,木香,苍术,鸡屎藤。小家伙一吃完药后,第一天咳嗽就减轻了,第二天就不咳了,第三天就彻底好了。胃口很快就恢复了。老师然后叫大家去参参,为何我们常用这些药阵来治咳嗽,这里面每组药都代表着怎样的道理。原来柴胡、黄芩是调肝胆枢机的,小孩子为少阳体质,宜向外疏泄少阳经,用柴胡。少阳腑热宜向下降浊,用黄芩。

而丹参、菖蒲,这不是入心的吗?跟咳嗽有什么关系?原来五脏六腑动力都在心,如果心脉有瘀血痰浊阻力,不够强大,就会影响康复的时间,丹参通心脉去瘀血,菖蒲开心窍去痰浊,两味药就把痰瘀阻脉的病机考虑进去了。

很多中老年人咳嗽老好不了,也是这个道理,他们大都心脉有瘀阻,不把心脉瘀阻打通,肺脏力量就不够,不能把邪气咳出去。心肺同居上焦,它们是协同作战的,治肺咳一定不要忘记调心。心脏强大的病人,疾病都好得快。

麻黄、杏仁、甘草,这三味药又叫肺三药,肺主宣发肃降,这三味药就把肺开宣肃降的象都考虑到了。枳壳、桔梗、木香是胸三药,调中焦气机的,大凡咳证,都伴有胸中气机不顺,治咳之妙,不在止咳而在顺气,气顺则诸咳自愈。至于苍术、鸡屎藤两味药,是从停食角度来思考的。小孩子的病邪最为多见的不外乎是外面风寒束表,加上里面肠道食积气滞。这苍术、鸡屎藤把食积搞定了,柴胡、黄芩、枳壳、桔梗、木香,把左右肝脾气机疏通,这是治内因的;丹参、菖蒲、麻黄、杏仁、甘草,能够打开心肺,把风寒之邪往外排,这是治外感的。这样把常见的外感内伤因素都考虑到了。所以这方子才能成为任之堂常用的协定处方,而且对于各类复杂的咳嗽,都有不错的效果。因为它是从肺的生理特性、五脏相关角度来全面思考用药的。

?参究提示

1.咳嗽,不独治肺,取象为天空中的乌云。

2.乌云要消除,可靠风来吹,五脏中肝木生风,所以肺气不通要调肝,肝能疏泄周身气机。

3.《黄帝内经》曰:“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4.心肺同居上焦,心为太阳,肺为天空云层。制阳光可消阴翳,心脏强大,心脉通畅,肺部乌云就变少。

5.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肺三药、胸三药,都可转胸中大气。

6.万物生于土,复归于土,所有积滞要靠胃肠来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zy/10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厚朴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