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厚朴 > 厚朴根皮 > 正文 > 正文

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7 12:00:55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82.html
历史传说

关于丫山地名的来历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时地藏王到南方巡视,路过此地时,看见这里水秀山美,便有心选择这里作为建寺宝地。却不曾想他从云层落下时下脚过猛,将山峰踩为两半,状若“丫”字,丫山便由此而名。原本峻峭的山峰被踩踏成两半,地藏王好不后悔,只好另行选择不太远的九华山作为建寺之地。但他仍对丫山念念不忘,聪明的弟子洞悉了他的心思,便选了丫山斜对面的南山建立了一座寺庙,与九华遥相对望,甚至清晨驻足静听,九华钟声也隐约入耳。传说九华山的“僧会司”(和尚的法庭)曾设于南山,可见地藏王对南山寺的看重。

公园内的人文景观较多且历史悠久,但保留下来的较少,如南山寺,相传地藏王菩萨至九华山之前,曾在此主持。孙氏大宗祠曾被誉为“深山里的金銮殿”。近代文物主要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丫山民俗博物馆等,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观景游览的场所,还可以了解民间民俗发展的历史及革命传统教育。

丫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春秋时期已采矿冶铁,古矿冶遗址曾有多处发现。南梁建灵山寺,清代诗人梁材游此,遗有名著《灵山寺》一诗。唐初在南山建灵岩寺,著名诗人李白、韦应物都来此游观留下了不朽的诗章。丫山下宕村是孙氏后裔的聚居地,关于孙权后裔为何会隐居至此,当地有一个传说。三国鼎立前夕,出生于安徽庐江的周瑜与孙策交好,21岁时便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被孙策任命为春谷(即南陵县)县令,孙氏部分族人协助周瑜治理春谷,直到孙策去世,孙权掌政,周瑜被任命为大将军。后因战事频仍,周瑜为了安顿吴王家人,下宕村)。由于丫山乃承九华山脉,这里层峦叠嶂,山势绵延,成为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于是,吴王孙权在此筑寨练兵(丫山之巅至今还保留着“孙权练兵”的遗址)。直到三国后期的太康元年(即公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权之孙孙皓不敌,吴国灭亡,但居住在下宕村的吴王一脉得以保全。

明初,重建南山寺,寺内设僧会司(佛教管理机构),以佛教圣地闻名遐迩,明代中期,孙氏开始在黄山建孙氏宗祠,其结构之繁复,气势之宏伟,材料之珍贵,雕镂之精工,被誉为“深山里的金銮殿”,有江南第一之称。清代太平天国的太平军曾出没于铜陵、青阳、南陵交界的丫山一带,西山神仙洞传说曾是太平军将领郭老太屯兵养马之所。清代诗人梁材游此,遗有名作《灵山寺》一诗。

人文景观

南山有三宝:斑竹、无骨鱼和碧鸡鸟,无骨鱼长约三寸,全身乌黑发亮,无一刺卡,鱼肉鲜嫩,是宴席中的珍品,过去曾是皇家贡品。

丫山的石拱桥历史上相当有名。明朝戏曲家、著名诗人梅鼎祚曾数次来丫山,对丫山众多造型各异的石拱桥赞叹不已,还为黄山桥即兴赋诗一首:百尺飞流百丈峰,镜中螺黛泻重重。秋来半落明河水,十二银桥锁玉龙。(丫山河上一共有十二座拱桥)。

地处龙山村的南陵湖,乃在高山顶上,有一说是年唐山大地震时突然在山洼之间涌起了一湖清水,还有一说是古已有之,因为从湖水里能看见百里之外的南陵文风古塔的倒影,所以取名“南陵湖”。各说均有道理,但无论如何,高山平湖的景色是很壮美的。丫山的石、洞、泉、瀑向为人晓,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张家祠堂却鲜为人知。祠堂离南陵湖不远,古朴典雅、小巧玲珑,虽比不得徽州祠堂的恢宏壮观,但那一份独有的幽雅和宁静,也见证着一个家族的兴盛和衰败。

人们耳熟能详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著名诗句,正是唐代李白寓居丫山寨山应诏赴京前所写;远在苏州任刺史的韦应物欣闻江南丫山有座名闻遐迩的灵岩寺(即南山寺),不辞辛苦前来并即兴赋诗一首,以赞美如此人间不多的胜境:“始入山路永,独欣山寺幽……地疏泉谷狭,春深草木稠……”;近代本土人士孙奎,虽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曾出任南陵春谷学堂的第一任校长。他为官清廉,做人正派,并饱读诗书,一生有数百首诗文收录诗集《难痕》。孙奎多才多艺,画亦成就不小,多被当地人收藏。

地理环境

编辑语音

地理位置

丫山,位于长江南岸,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西南部何湾镇内,地理坐标为东经°57′42″~°02′52″,北纬30°45′41″~31°51′37″,面积65平方公里。地处铜陵、池州、芜湖三市交界,西接青阳,北靠铜陵,历史上曾是西去北上的要道,素有芜湖“金三角”之称。

景区地貌

丫山因主峰呈“丫”字型而得名,丫山风景区由南山寺、花海石林、天坑三个景区组成。景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内石林、峰丛洼地、漏斗、溶洞、天坑、地下暗河、岩溶湖等岩溶地貌景观和二叠—三叠系标准地层剖面使得丫山成为当之无愧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景区地处沿江丘陵平原区的丘陵区,受区域构造条件的控制,丘陵脊线呈北东向展布。总体地势为中西部高,南北两侧稍低,分布标高为-米,最高处为下宕村南侧的狮子山,标高为m,最低为丫山村南侧河漫滩,分布标高为40-60m,地形高差达m。花海石林景区位于公园西北部,根据地物、地貌、行政界线,范围包括丫山主峰、尖山文笔山林及南陵湖,南面毗邻丫山镇,东面基本以丫凤公路为界,西面以丫西公路为界,区域面积为12.48平方公里。天坑景区位于公园西南部,范围包括下宕村及周边区域,面积12.39平方公里。南山景区位于公园东部,景区内人文景观丰富,文化氛围浓厚。面积为12.41平方公里。

气候状况

公园内属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夏热、冬寒,气温极差大,区内光、热、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日照时数小时左右,年降雨量毫米,无霜期每年达-天。

自然资源

编辑语音

生物资源

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植物分属于华东植物区系,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条件优越,区内植物相当丰富。公园内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珍稀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如三尖杉、银杏、翠柏、伯乐树、中华结缕草、樟树、闽楠、花榈木、凹叶厚朴、喜树、香果树、黄柏、榉树、八角莲、黄连、沉水樟、天麻、银鹊树和青檀等。

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根据考察,区内已发现陆生脊椎动物余种,物种具有多样性,主要为两栖纲、爬行纲和哺育纲动物。园内珍稀动物也广泛分布,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10余种,如金钱豹、斑狗、麂、娃娃鱼、八哥、雕鸮,短耳鸮,松雀鹰、苍鹰、白鹇、穿山甲、雉鸡、野猪等;此外,还有观赏昆虫17种,其中碧凤蝶、黄凤蝶、玉带凤蝶等色泽艳丽,体态婀娜,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地质资源

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为5大类、7亚类,各类地质遗迹点共32处。其中,地质剖面大类有:三叠系南陵湖段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大类有:丫山断裂、塘埂断裂等。古生物大类有:三叠系南陵湖段菊石化石,海王宫哺乳类动物化石。地貌景观大类有岩石地貌,有:石芽类(双燕接吻石、白马石、八戒石、神龟石、蟾蜍观天石、崩塌奇岩、东方睡美人),石林类(尖山文笔石林、骆驼峰石林、西山石林、莲花台石林),岩溶洼地类(下宕村岩溶洼地、神仙洞岩溶洼地、大园村岩溶洼地、小园村岩溶洼地),岩溶湖类(南陵湖),溶洞类(神仙洞、海王宫、海龙洞、风洞),天坑(一号天坑、二号天坑),地下暗河(龙井、双龙井)。水体景观大类:泉水景观类(龙潭泉、珍珠泉),瀑布景观(三叠瀑、九华初瀑)。[3]

主要景点

编辑语音

珠帘瀑布

珠帘瀑布位于九龙峡谷之中。瀑布瀑高约40米,宽12米,水源来自九龙洞。其无规则、高低不平、宽窄不一的巨壁,据有关专家考证,是由数千年因水流形成的盖华。

丫山景点(11张)

珠帘瀑布会随着雨季变化而变化,雨季时,宽约5米瀑布飘流而下,声音震耳;天晴时段,瀑布形成串串水珠落入池中,恰似从半空中垂挂而下的珠帘。故称“珠帘瀑布”。雨过天晴,时常可见彩虹和瀑布交相辉映的景象出现,因此,又称“七彩珠帘”。

蟾蜍观天

“蟾蜍观天”一景,相传是月宫蟾蜍之王的化身。很早以前,西山及江南各地蚊虫特别多,旱涝灾害非常严重,农作物连年欠收,百姓们被迫四处逃荒。为救助天下万民,月宫蟾蜍王率领数名蟾蜍降临人间,大吃蚊子及各种害虫,其蟾蜍王因亲眼看到民间人们饱受蚊虫及虫害疾苦,采取灭蚊虫措施,为防止蚊子及害虫死灰复燃,将自身变成一座山灵石,远观天空,为民呼风唤雨。从此,天下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巨龙峡、九龙洞

巨龙峡为东西走向,相对高度为米。峡谷长度为米,两侧山体岩性为石灰岩为主,杂以砂砾岩,峡谷中有平台平方米见方。其西北陡峭如削。上有多处裸露风化钟乳石,当地人称为九龙壁或九龙谷。壁底部有九龙洞,泉水涌出。相传上古世纪,巨龙峡是“龙”的诞生地。传说原始的巨龙峡,古树参天,巨大的流水声震耳欲聋,一年四季雾气腾腾,难见烈目。有一天,只见九龙洞口雾气一阵阵从洞中喷出,突然从九龙洞口有一条银灰色的“龙”随雾飞出,紧接着二条三条接连而出一共九条。九条龙在巨龙峡山泉中,霭雾里翻身滚动,相互嬉戏,一直闹腾几个时辰,九条“龙”玩累了,停下来卧地休息,快到黄昏时九条龙好像分了工似的突然穿越浓雾同时飞向天空,然后按东南西北各自飞向四方,巨龙峡从此恢复了平静。雾气也只有春季早晨才有。巨龙峡、九龙洞因此而得名。

天坑古寨

下宕村,位于丫山西麓,这里是一处四山凹陷的天坑,面积约1.5平方公里。该村现有孙氏居民多人,孙姓占全村人口99.5%,据孙氏族谱记载,该族为三国时期孙权后裔。下宕村如今依然保留着完好的明清老宅、石片院墙、青石池塘、千年古井等。一年四季也是风景如画,同时这里也是丫山的八大奇观之一。

石林

石林是指石灰岩在长期岩溶作用下形成的由高5m以上的石柱组成的地貌景观,是一种形态高大的石芽,国外称为针状喀斯特。

丫山的石林没有云南石林的那份雄伟,但它们在丫山这个神奇的地方诞生了灵气,且种类众多,千姿百态,有的像动物狂欢、群鳄逐日,有的像百柯争流、万箭齐发,更有的像是孔明练兵场的灵石奇阵、石海迷宫,是华东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作为地质公园的配套设施,丫山风景区内总面积达平方米的省级地质博物馆和奇石馆也已经开放。

珍珠泉

珍珠泉是丫山风景区“十佳”水景之一,因水质清澈,泉底不断涌现珍珠似的气泡,在此鼓掌,该泉又会冒出一串串形如珍珠的晶亮水泡,而得名为“珍珠泉”。据有关专家考证,此泉是由于岩溶水沿断裂方向所发育的溶隙裂隙,溶洞和地下暗河流动时,受到透水性差的红层隔阻,使得二氧化碳从地下析出,而形成为水中气泡。该泉水常年恒温,矿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饮用价值。相传,“珍珠泉”是天宫王母为关爱天下百姓,命水龙神将“瑶池”仙水降落此地,供民间抗旱和饮用。[1]

牡丹花海

丫山向有“牡丹之乡”的美称。丫山于晚清时期就是江南重点产茧县之一,年朱炎在丫山创办私营蚕桑试验场,年,因茧丝质优获南洋贸易劝业会金奖。景区原属凤丹原产地,当地居民祖祖辈辈种植牡丹,现景区内拥有三个牡丹观赏园。收集中外牡丹品种繁多,有红、黄、紫、白、粉、蓝、黑、绿诸多花色,各色之间还有过渡色。有些花朵硕大,花瓣层迭高耸多达百叶,有些花龄长久,丫山牡丹王寿逾百年;还有些花色富于变化,甚是奇妙。每年四、五月份,各色牡丹和石林组成了壮观的花海石林奇景。在自然景观外,景区数年来精心打造的牡丹节庆活动更是精彩纷呈。牡丹盛开的四五月份,持续数十天的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和特色互动节目都会免费提供给日以万计的游客们欣赏、参与。每年一届的牡丹节庆已成长为华东地区具有影响的旅游与文化盛事。[2]

当地特产

编辑语音

丹皮:丫山是国家地理标志凤丹穿产地,素有“牡丹之乡”之称,所谓的丹皮就是牡丹的根皮。丫山境内海拔都在50米到米之间,土地肥沃,土壤砂质,气候寒润,且有机质含量高,土粒疏松,是种植牡丹的理想地带。牡丹药用价值更高。在丫山,当地的药农之所以长年种植大面积的牡丹,就是看重了它的药用价值,继而带来的经济效益。

丫山种植牡丹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南宋时期就开始栽培,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制作丹皮成了丫山的传统农业。其加工的丹皮一直以出口为主,蜚声海外,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丫山丹皮在近代就曾获得过南洋贸易洽谈会金质奖。如今的丫山,已开辟成万亩牡丹园,每年的丹皮总产量有0多吨,经济效益可达到多万元。丫山的丹皮生产已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

藕糖:南陵县何湾镇的丫山特产“方氏藕糖”,名闻全省。藕塘形似藕节,枝枝七十三空,酥脆芬芳,香甜可口。被称之谓:“形带水乡色彩,味含山间花香”。相传藕塘的制作是济公点化,约千年历史,至今仍然是家庭式的小作坊,纯手工操作,天然原料配制。

丫山藕糖,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宋代就开始熬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那时加工出来的藕糖不像这样精致,有许多细孔,当时被称为“老虎快”。二十世纪初叶,本地孙成璋老师傅在继承传统熬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增加了拽和拉的工艺。

丫山藕糖,脆嫩松酥,香甜可口,有生津健胃、增加食欲的功能。

牡丹茶:百花之王:牡丹花。牡丹花茶具有护肤、美容养颜、清心润肺、调经活血治关节痛、风湿痛等功效。

药枕:丫山药枕久负盛名,它采用20多种当地中草药经过精心加工后装入枕内胆中,有降压安神等十多种特殊功效。药枕按原材料和配方不同,分为康寿枕、健儿枕。前者适合中老年人,后者用于青少年。西山村中现有十多户人家从事药枕制作。

贴木画:南陵丫山盛产贴木画。年10月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时作粘贴木工艺画,现处于实质性审查阶段。创始人曹勇,安徽芜湖南陵人氏,南陵为贴木画的发源地。首度为贴木画命名的是06年时任中共南陵县县长的韩万青,韩县长参观完贴木画后深有感触,意为南陵一绝。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推荐:

南京一处“最良心”景区,免费玩不要钱,地方小吃也很出名

西藏一5A级风景区,距离林芝2.5小时车程,被称为“人间仙境”

浙江一渔村变网红打卡地,成为只能拍照的景点,美得冒泡你去过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gp/9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厚朴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