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厚朴 > 厚朴功效 > 正文 > 正文

冬季手脚冰凉可能是体质问题这些调养方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4/12 10:29:51

冬季手脚冰凉,是身体在自我保护每当寒冷的冬季来临,许多人都感受到了手脚冰凉的困扰。这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影响,还可能是身体在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我们的皮肤下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受体细胞——冷受体细胞和热受体细胞。它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外界温度的细微变化,并通过调节体表温度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当气温骤降时,这些受体细胞会迅速作出反应,导致手脚等末梢部位的血流量减少,以保存核心体温。因此,手脚冰凉可以视为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限制末梢部位的血流,确保重要器官的温暖。而当天气变得寒冷时,为了保护体内至关重要的脏器免受低温侵袭,冷受体细胞会开始发挥作用。它们会关闭毛细血管,使血液更多地流向心脏、肺部等核心器官,从而确保这些器官在寒冷环境中仍能维持温暖。因此,流向手脚等末梢部位的血液量会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手脚冰凉的现象。

然而,有些人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异常怕冷,这可能暗示着某些潜在疾病的存在。例如,贫血就是一种可能导致手脚冰凉的疾病。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循环血量不足或红细胞、血红蛋白偏低所致。这类患者往往会出现末梢血液循环不足,导致手脚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从而容易感到冰凉。同时,贫血患者还可能伴有头晕、乏力、心慌以及口唇发白等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

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受到影响,导致产生的热量和能量减少。这种情况下,手脚冰凉的症状也会随之出现。同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还可能表现出嗜睡、反应迟钝、声音嘶哑、便秘、腹胀以及体重增加等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可能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初期症状可能包括足趾和手指的冷感、针刺感或烧灼感,尤其在夜间加剧。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下肢对称性的麻木和蚁走感,而活动后这些症状会稍有缓解。最终,运动神经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肌力减弱,甚至出现肌萎缩和瘫痪。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早就医并控制血糖水平。

闭塞性动脉硬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寒冷的敏感度增加,这往往与血管的老化有关。当腿部血管受到动脉硬化的阻塞,血液无法顺畅到达脚部末梢,长时间的缺血和缺氧会导致腿脚变得冰凉,并伴随麻木感。同时,部分患者可能会注意到腿毛的减少或消失,腿部皮肤变得苍白。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在步行时会出现疼痛,但休息片刻后疼痛会缓解,再次步行时又会重复出现疼痛,这种症状被称为“间歇性跛行”。若病情持续恶化,还可能出现溃疡,甚至导致脚部或下肢组织的坏死。

中医调理,驱走寒冷

从中医视角出发,怕冷或许与体质相关。阳气,作为人体内的重要能量,负责推动血液、津液循环,以及五谷精微的生成与转化。当阳气不足时,体质会变得虚弱,从而引发一系列畏寒症状,如对寒冷敏感、喜热饮、男性性功能减退、女性月经异常等。为此,中医提供了诸如“疏风祛寒饮”之类的方剂,以帮助患者调理体质,驱走寒冷。杜仲30克,具有温肾阳、补肾气的功效;白术5克,可温脾阳并燥湿;山茱萸2克,同样能温肾阳、补肾气。

将以上药材与5碗水一同煎煮,直至煎取2碗药液,每日早晚在饭前30分钟服用。

此药方可补肾阳、助脾阳,同时增加督脉中的阳气,有效驱散风寒。

阳气不通,解郁通阳

除了阳虚,阳痹也是导致怕冷的重要原因。阳痹可能由气滞或寒湿阻遏阳气所致。与阳虚不同,阳痹的怕冷程度相对较轻,通常为局部怕冷,且在发病时较为明显。而阳虚则表现为长时间、持续的全身怕冷。乌梅-2枚,生姜3-5克,白梅花3-5克,再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蜂蜜。

将以上药材用开水冲泡,静待片刻,即可享用。每日适量饮用,有助于驱寒暖身,行气活血。生姜的辛温特性有助于发散和宣解气郁,而白梅花则具有解郁的功效,若不便得白梅花,也可选用月季花替代。乌梅的酸味能入肝,不仅能生津止渴,还能助气血运行。加入的冰糖或蜂蜜则可改善饮品的口感。

此外,针对血虚寒凝的问题,补血活血显得尤为重要。气血相互关联,血虚会导致气推动无力,进一步因感受寒邪而使血液循环凝滞变慢。临床中,这类患者常表现出面色淡暗、头晕眼花、唇舌紫暗、手足不温以及局部冷痛麻木等症状。为了缓解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尝试制作活血鸡蛋羹,其中包含天麻和当归等药材,与鸡蛋一同烹饪,既美味又有助于活血。天麻,被誉为“补气养阴之良药”,具有通血脉、助阳气的功效,其补益作用显著。而当归,这一既补血又活血的中药材,能有效地补血行血,同时活血通络。在制作鸡蛋羹时,加入天麻和当归的细粉,不仅增添了美味,还能发挥其独特的补益功效。对于肾病患者而言,每天食用一个鸡蛋是安全的,但需根据自身情况并遵循医嘱。需注意的是,湿热体质内热重者,如面红、易长痘、舌红苔黄腻的人,以及有出血倾向者,应避免服用此类补益食材。此外,长期脾胃虚寒也可能导致手脚冰凉、胀满、打嗝、恶心、便秘等不适。此时,健脾行气显得尤为重要。五花茶等健脾行气的饮品或食疗方,值得一试。玫瑰花3克,具有疏肝、行气、健脾的功效;玳玳花3克,同样能健脾行气;厚朴花3克,不仅健脾,还能祛湿、行气;桂花3克,暖胃、醒脾芳香、安神效果显著;佛手花3克,集健脾、行气、疏肝于一身;生甘草3克,用于调和各药材。

日常可泡水代茶饮,早晚均可饮用。全天用量时,每种药材可累加至6克,即每日可冲泡两次。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gx/13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厚朴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