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的种类很多,黑豆、白豆、红豆、绿豆、黄豆,五色俱全。五色入五脏,这是个大体说法,但并不能拘泥于红豆必须入心,绿豆必须入肝,白豆必须入肺。
我们必须有一个高度,认识豆子的共性:豆子基本是味甘性平的,并且形状都有点像肾(当然,除了圆圆的豌豆,并不太像)。
▼形状像肾,就有收敛的性质,因为肾是藏精的,能收能藏,所以,豆类基本上都入肾,且有收敛之性。
▼豆类吃了比较耐饥扛饿,用现代科学来讲,这是因为豆类蛋白质含量较高。
▼豆类还有解毒的作用。
这些,在后面会具体讲到的。
今天,我们先讲黑豆。黑豆味甘性平,可以补脾胃,行水,驱风,还可以解毒。
黑豆有大小之分,小黑豆的质量比较差,一般用来喂马,所以又叫料豆。很多书上讲的“黑料豆”,就是这种。
黑豆汁丨解毒
黑料豆解毒的能力比较好,我们可以用它来解毒。在炮制中药的时候,经常用到黑豆汁,比如炮制何首乌。何首乌必须炮制过才能用,因为生首乌是寒性的,有收敛作用,还有毒。
怎么炮制呢?
把干了的生首乌,加上黑豆汁、黄酒一起煮,一直煮到首乌把黑豆汁和黄酒全部吸收进去,然后略微一炒,或把它烘干,这就成了制首乌。
生首乌性寒,要用黄酒来温它;
酒是芳香的,辛香能散,可以散其收敛之性。
因为有毒,所以用黑料豆汁来解毒。
而且,经过这一煮,首乌的糖分就出来了,于是有了养阴的作用。
而生首乌是不养阴的。
黑料豆还可以解很多中药的药毒,比如附子。有的人听说附子这味药能够起死回生,就觉得它很养生,很多人都有这样机械的线性思维。
其实,起死回生的东西只能用于快要死的人,好好的活人用了可能反倒不好。并不是濒死的人用了能活,健康的人用了就能长生不老。
现在很多人就这样用,喝大量的附子当保健品。很多人喝之后晕晕乎乎的,同时产生各种症状。
怎么挽救呢?用黑豆和甘草煮浓汁慢慢喝,就能缓过来了。附子只能用来治病,不能用来养生,即使在治病中,我们也要善用附子,不能乱用附子。
解饥救荒
在过去,黑料豆常常用来救荒。在饥荒年岁,黑豆是个非常好的东西,因为它吃了耐饿。于是,有人用这个做出了很多救荒方。
比如,其中一个方子是这样的:
将黑豆洗干净后,蒸透晒干,再蒸透再晒干,如此三次,然后磨成细粉;再拿一些柿饼煮烂,去掉蒂和核,跟黑豆粉捣匀,搓成土鸡蛋大小的丸子。
然后每次吃一丸,不要狼吞虎咽,要每次吃一点,慢慢嚼,伴着自己的津液咽下去,咽的过程中不要喝别的水。
只要吃一丸,就可以一整天不饿。
饥荒,其实是饥慌。人就是这样,一饥他就慌,一慌就会乱,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同时,一慌,人消耗的能量就比平时多一些,越没得吃就越感觉饿,越饿就消耗得越多,这人就饿得不行了,甚至死掉。所谓饿死,一是因为没饭吃,二是因为精神压力大,终于心力交瘁而死。现在有很多人辟谷,可以好多天不吃东西,少则三天,多则十几天,甚至据说还有人可以好几个月不吃东西。
辟谷是要有一定的心理基础的,他知道我这不是在挨饿,是在辟谷,是在养生,于是心生欢喜,这就饿不死。
要是又没饭吃,心里又发慌,很快就会饿死的。
救荒方的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黑豆和柿饼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每天吃鸡蛋那么大的一个,这一天的营养就差不多了。
同时,它还可以减少消耗,因为豆类有收敛的性质,黑豆入肾主水,收敛之性更佳。
柿饼也有收敛的性质,成熟的柿子都有些涩,即使做成了柿饼,已经很甜了,糖分很高了,也依然有些轻微的涩性。
既然涩,就能减少人体的消耗,吃了之后就不会饿,就会安心。
我们现在讲饥荒,可能大家觉得比较荒谬,难道现代社会还会遇到饥荒吗?这个我也不知道。无论如何,作为常识,以广见闻还是有必要的。
黑豆皮丨止盗汗
黑大豆的皮可以入药,可以止盗汗。
为什么能止盗汗呢?
因为大豆本身主收涩,它的皮就更收了,因为皮在外边,要把里边的东西都收好,保护好。很多果实的皮都有收涩性质,能止汗。所以,盗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上黑大豆皮会很好。
大豆卷丨祛湿消毒
中医里还有一个常用的药,叫大豆卷,它也是黑大豆做的。怎么做呢?
把黑大豆用水泡发芽。刚发一点芽就把它晾干、炒熟,或是直接晒干,这就成了豆卷。
因为它有升发之性,可以祛湿、驱风、消毒、利水,还可以舒筋活络,作用非常多,所以治疗风湿类疾病的时候经常用到。
食用黑豆的禁忌
凡事都有两面性。黑豆的收敛之性,又能够壅滞气机,所以小孩不能吃太多。你不能说,黑豆多好啊,给小孩补补肾,结果吃太多就引起腹胀了。
并且,如果你近期在吃中药,药里面有厚朴,那黑豆就不要吃,黑豆跟厚朴是相互忌讳的。
另外,要是药里面有蓖麻子,不管是外用还是内服,也不能吃黑豆。
蓖麻子遇见黑豆是有毒的,甚至能毒死人。
为什么呢?
因为蓖麻子是喜欢走窜的药,厚朴性质也是走窜的,而豆类是收摄的,你要走,它不让你走,把你收涩在这里,这样就容易产生矛盾。
唐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gx/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