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厚朴 > 厚朴功效 > 正文 > 正文

每日一药防风被誉为ldqu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15 12:55:41

防风

FánɡFēnɡ

RADIXSAPOSHNIKOVIAE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5~30列细胞。皮层窄,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多弯曲,外侧常成裂隙。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根头处有髓,

薄壁组织中偶见石细胞。粉末淡棕色。油管直径17~60μm,充满金黄色分泌物。叶基维管束常伴有纤维束。网纹导管直径14~85μm。石细胞少见,黄绿色,长圆形或类长方形,壁较厚。

(2)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辛、甘,温。

归膀胱、肝、脾经。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早泄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 更多功能主治

4.5~9g。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1)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朮、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2)防风一药,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有如麻黄配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须的作用。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根据临床体会,防风炒用可减缓它祛风的力量,却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泻。防风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

《中国药典》

在祛风的一众药中,力量最强,使用最多的是什么?应该非防风莫属了。《本草正义》指出:“防风,通治一切风邪,故《本经》以主大风三字为提纲。头痛恶风,及风邪而目盲无所见,其外感风邪之盛可知,风行周身,而骨节为之痛痹,亦风邪之深且重者,而防风皆治之,诚风药中之首屈一指者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防风才被誉为“祛风第一药”。

《本草汇言》认为,防风在祛风方面,还需要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才能将药效发挥到最大,比如说,防风“与芎、芷上行,治头目之风;与羌、独下行,治腰膝之风;与当归治血风;与白术治脾风;与苏、麻治寒风;与芥、连治热风;与荆、柏治肠风;与乳、桂治痛风,及大人中风、小儿惊风,防风尽能去之”。

然而防风真正厉害的不是“祛风第一药”,而是它的独特作用,能够在众多中药里傲视群雄。那么,这个独特作用是什么呢?那就是双向作用。所谓双向作用,就是这味药在某一功能中既能正又能反作用,或者既能发挥这一功能,又能控制这一功能。

防风是伞形科防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防风又有铜芸、百枝、“屏风”等别名,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又被誉为“风药中的润剂”。在临床上,随证配伍,具有不同的双向作用。

防风能发汗,又能止汗。在用防风时,时常与荆芥搭配使用,比如《本草求真》中所说,“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荆芥与防风相配,具有达腠理、发汗散邪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防风用来止汗的作用,见于大名鼎鼎的玉屏风散,这个方子由防风、黄芪、白术三味药组成。在这个方子里,黄芪可以实卫气,与防风配伍,就能使邪去而外无所扰,与白术搭配,可以起到培中固里的作用,使脾健而内有所据。这个方子,内外兼顾,实乃是固表止汗的良方。

防风既能止泻,又能通便。对于防风止泻,很多人会想到痛泻要方,炒白术6g,炒白芍药6g,炒陈皮4.5g,防风3g。痛泻要方是针对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的,防风这个药在方子里的作用是舒脾泻肝胜湿。

防风配枳实、枳壳能通便。比如在《圣惠方》中的搜风顺气丸,就是用防风来升脾的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

防风能止血,又能通经。在《经验后方》中记载,“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的功效。在《和剂局方》中的槐角丸就是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来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等症的。防风又能治疗抑郁所致的闭经等症,在临床使用时可配伍厚朴、砂仁、陈皮、香附等药。

防风这个药的作用独特,但也有一些不适用的病证,比如在《本草经疏》中已经对防风的禁忌症做了明确界定,如“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gx/559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厚朴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