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厚朴 > 厚朴功效 > 正文 > 正文

这才是中医我的中医之缘和思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3/25 8:44:13

这是一篇从亲身经历谈中医的文章,作者用最接地气的文笔谈他对中医的认识,对于任何想了解中医和健康的朋友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适合一个人静静的阅读和思考。

1、我的中医之缘(一)有几个问题不能讨论,容易没有朋友。转基因问题特殊历史人物功过问题中医问题因为这几个问题在很多人那里容易非黑即白,一旦别人跟你的观点不一样,朋友都没得当。今天我就冒着险讨论一下中医问题,希望不会让某些朋友跟我对立。怎么讨论呢?从我的经历说起吧。有很多人看待问题,不是出事实出发,而是从“价值观”和他所接受的“知识”出发,我一开始也是这样。受过科学教育,我怎么可能认可中医呢?我的知识和“科学素养”的习惯让我觉得中医不科学。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一旦生病,家人就带我去看医生,那个时候不懂得什么是西医什么是中医,只知道医生。现在回想起来,几乎看的都是西医,吃的都是西药。如果再仔细回想,好像也有几次看过中医,因为我印象中,医生那里有草根树皮之类的中草药。不过,我的直觉当中,把用中草药的医生当成土和俗,因为我生活在农村,天天接触草根树木,一点都没有新鲜感,倒是西医用的白大褂、听诊器、吊瓶、注射器、白色药片,看起来神秘和新奇。所以,童年的印象里,我是更欣赏西医。上中学大学后,特别是工作后,如果生病,看的几乎都是西医。我第一份工作在西安,是一个生产人血白蛋白的企业,刚入岗,接受产品教育,完全都是西医西药的理论,什么药代动力学、半衰期、药物毒理、化学结构的,看到工厂里的药物生产的流程,也全是现代化的,比如质检、冷冻、灯检、送样,等等等等。这是科学!虽然我不是学西医的,但是我一踏入社会接受的就是纯西医西药学的洗礼。后来,因为在药厂工作的原因,就接触了大量的西医,其中医院的顶级教授专家。我对医学感兴趣,喜欢跟这些专家请教医学问题。记得有次吃饭的时候,跟几个大教授聊到中医问题,我问了一个问题:中医到底有没有道理?科不科学?有个西医当场就放下筷子,很生气地说:中医完全是胡说八道。清末民国的时候,中国人面黄肌瘦,就是因为中药吃多了。然后,其他几个西医也接着喷中医。他们是医学学术的顶端,他们的观点,我当然信服。这件事情,更加让我在价值观里排斥中医。曾经很多年,一直对中医成见很深。直到后来,我自己亲身体验了一些事情,对中医的态度才转变。有一年夏天,我特别喜欢吃西瓜,几乎一天吃一个。上下班路上,哪里有冰冻的西瓜,还馋得买上几个瓤。广州这边天气热,夏天持续的时间很长,吃西瓜的持续时间也很长。按照西医的说法,西瓜维生素含量高,又健康,不会长脂肪,天然绿色。但,吃久了之后,肠胃坏了。肚子开始拉。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去问医生朋友,西医说做个检查吧。检查结果出来,没有任何问题。西医说,不用担心,没事。我又问西医,会不会是西瓜的原因。西医说,西瓜那么健康,怎么会?后来西医给我开了一点益生菌之类的药物,但是无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去看中医,中医说这是脾胃虚寒,并当即告诉我应该立即减少吃西瓜,特别是冰冻的,也不要喝冰冻啤酒。中医先让我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先改变,还要注意不要对着空调吹。天啦,广州夏天那么热,诸位可没有在广州生活过,不知道广州夏天那个鬼天气,热得要死。我刚来广州那几年,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空调打开,对着自己猛吹一阵,边吹边吃着西瓜。现在中医突然叫停我这种生活方式。因为西医没有办法,那个益生菌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只有相信中医了。记得当时中医给我开的处方是“参苓白术散”,略有加减,加上了附子和龙骨牡蛎。这个中医还热心地推荐我看一本书: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后来我才知道,此时此刻,就是我中医之缘的开启。这种缘分之深,是我当时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正如一句流行语: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中医开的药,对我很有效。这更加让我向往中医。后来,我干脆自学中医。我在《龙头信仰》的序言里,引用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的话:我爹常说,我这种人,唱戏能成名角,出家能成高僧,因我会迷。我觉得这句话是说我自己,因为我很容易迷上一件事,中医就是我深深着迷的东西。一旦我自学中医,就陷进去很多年。《四圣心源》不适合作为中医的入门书,它有很深的专业性,,一下子看不下去。第一本真正让我觉得中医高深和神秘的书,也是第一本让我觉得中医有道理的书是刘力红的《思考中医》。但,《思考中医》这本书毛病挺多,它神话了中医,不利于中医的去魅化过程。事实上,这本书仅仅是培养了我对中医无限向往的兴趣,对我真正的懂中医并没有太大帮助。真正让我痴迷研究中医的是罗大伦关于中医的一系列书籍,特别是罗大伦讲了历史上很多中医的传记故事,让我听得热血沸腾。哪里是中医传记,简直是武侠传记。一个个中医如同大侠,治病救人,太过瘾了。对一个外行来说,如果没有师承,想学中医简直不可能。我怎么从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呢?就是我有我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也用在研究股票上,现在可以跟大家分享下。一、研究“”中医史“”,从秦汉到近代,所有中医史上的事情,我都去系统地阅读学习。读史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一个领域进行鸟瞰,对发生在中医领域的各大杰出人物、中医大家以及各大流派,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我研究股票也是,喜欢对股票领域所有的大家和流派,所有的投资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对股市上的所有的牛股,进行系统的挖掘。二、在百度上,查看所有能找到的中医中药的纪录片。视频能起到书籍起不到的作用,而且出现在纪录片里的人物,都是当今中医界的顶级人物,他们讲中医中药,其境界和趣味性,远非读书能比。很多经典处方,都有纪录片。很多中医上的典故,纪录片上也有。记住,我说的是纪录片,是正规的中医中药纪录片,不是指电视上的寻医问药那种软广告,这点一定要分清楚。三、广交中医朋友。广东省是中医大省,广东人对中医的认可,是全国第一位的,所以这里有很多中医大家。对中医有巨大贡献的邓铁涛就是在广州。其实,广州还有很多水平很高的中医,我都想尽办法接近他们,跟他们认识,跟他们聊天,跟他们学中医。不但广东省,北京,南京,上海的,一些水平高的中医,我也想办法去接近去学习。所以,现在很多外地的朋友生病,反而问我去看哪个中医。当然,这些都是“外围”工作,想学中医,必须读专业书,专著。我读的专著是什么?1、《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我看过的中医史家,中医纪录片,中医书籍,大家共同推出的最集中的就是一个人:张仲景。张被称为医圣。现在我们一提起中医大家,往往能说出很多,比如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等,但略懂中医的人都知道,所有这些人加起来的贡献,都不如张仲景。但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看不懂呀,太难懂了。不信,我引用一段: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各位诸君,你们谁来告诉我是什么意思?我当时完全不懂。但,所有医家都说了,要学好中医嘛,必须读懂《伤寒论》,怎么办?硬着头皮去研究。我当时是怎么做的呢?看现代人怎么解释,找现代的版本。我把当今几个顶级医家关于伤寒的各自的解释全部买来看,包括:刘渡舟解读伤寒论版本陈亦人解读伤寒论版本岳美中解读伤寒论版本郝万山解读伤寒论版本后来还有陈伯坛的,胡希恕的,黄煌的,陈明的,等等。老天不负有心人,我居然啃下来了。对伤寒的研究,对我学中医的帮助很大。后来我发现,其他所有中医大家和中医书籍,都是《伤寒论》上开枝散叶出去的。张仲景叫医圣,那是当之无愧的。不懂伤寒论,几乎等于不懂中医。现在网上那些关于中医讨论的文章,我几乎都不想看,因为没有几个读过伤寒论,读也没有几个下过功夫读的,其观点太肤浅。2、读大家、读医案。也就是研究医学大家,以及他们看病的案例、处方,看看医学大家怎么治病的。这方面,我读得最多的是刘渡舟的。我认为,刘渡舟是近代百年之中,中医理论和中医水平最高的一个人,只可惜他生在近代,如果在古代,他应该至少能与朱丹溪、李东垣齐名。除了张仲景,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刘渡舟。除了刘渡舟,我还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黄煌《经方》、胡希恕医案、施今墨医案、罗元凯医案、熊继柏医案、李可医案。等等,等等。3、读教科书。医院校本科生的书,包括医学和中药学。这样,我扎根研究了中医三四年。但是其中发生一些事情,就是中医有时候效果不立竿见影,有时候感觉没有名家医案上那么好。是不是中医不如古书上的好?我对中医又怀疑了。不过,后来发生了几件事情,让我打消了这个顾虑。十年之前,我在成都四川大学本校区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答辩之前,为了减轻压力,我跟几个同学去九寨沟玩。九寨沟的水太美了,清澈见底,我忍不住就捧起来喝了几口。傍晚,九寨沟又吹起了风,不觉得打一个寒颤。晚上回到酒店,突然发烧,呕吐,浑身发热,还怕冷。当时害怕急了,医院,生病的时候也在晚上,第三天还得去参加论文答辩,医院挂吊针也要几天才能好。怎么办?我就琢磨自己学过的中医。虽然我学了很多中医知识,但毕竟不是医生,没有处方权,也没有办法给别人开处方看病,也就是说,我没有中医实践。这次我要给自己实践了。我给自己开了藿香正气的方子,去附近药店买了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胶囊,两种一起吃。吃完后,蒙头大睡。奇迹发生了,第二天早上,不但呕吐拉稀全好,好像没事人似的。第二天早上还能大吃大喝,而且,第二天我还跟着旅游车去了黄龙山顶,那天黄龙还下着大雪,真是感谢藿香正气!感谢中医!如果是用西医用药,估计要好几天。中医第一次让我觉得在实战中这么灵验。原来,中医典籍里的记载,不欺我也。还有一件事情,有一年我回老家,也是冻着了,呕吐恶心,浑身怕冷,我根据九寨沟的经验,给自己开了藿香正气。但是不管用。我错在哪?反思。我从中医典籍里找适合我的方子,忽然一个方子浮现在眼前:小柴胡。于是我让家人帮我去药店买点小柴胡颗粒。果不出其然,只吃了一袋小柴胡颗粒,睡了一觉,醒来时,突然觉得身体没有任何异样,完全好了。这两故事全是真的,我又不是医生,不需要宣传自己医术。我也不是卖药的,不需要宣传这两个药。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中医让我信服。后来还发生了更多让我信服的事情,下次接着聊。2、我的中医之缘(二)我们接着聊中医。发生在我身边的中医案例还有很多,都是我亲身经历。有一年,我的父亲得了一种特殊的病,我来描述一下症状。平时没有任何事情,但有时候,突然感觉恶心,有一股气火辣火辣地往上窜,撞击胸口和喉咙。气上窜的时候,非常难受,必须立即蹲在地上或者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等气撞击下。有时候气下不来,我爸爸会吃一口馒头压一压,或者吃点其他东西,否则就一直难受。这种病最诡异的地方在于它不规律,有时会一天几次,有时候几天都没有一次。所以最害怕外出,因为如果在外面突然发病,只能立即蹲下,哪里都不能去。而且这种病一旦来了,气窜多久也不确定,有时候一会,有时候很久。我爸爸看了很多西医,拍了很多片,没有一个西医能看好。最后西医给的结论是:神经官能症。西医给的建议无非就是休息好,放松,不要干重活之类的话。后来,我爸爸从老家来看广州看我,跟我说了这个症状,瞬间,我的中医底蕴告诉我中医有办法。但,我的中医水平不行。于是,我就找了一个我信服的中医,他给开的处方是好像是半夏泻心汤。吃了大概一周吧,不行。而且,还拉稀。我觉得没有找对人,于是就换了一个中医。这个中医我一会会重点推荐给大家,他是我认识的实战水平最高的中医之一。我带我爸爸去找他看病,我爸爸还没有把症状说完,这个中医的脸上立即露出自信的笑容,连一分钟都没有思考,立即开了一个处方:乌梅汤。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为什么这个中医连问都没有问清楚,什么脉都还没有把,就“草率”地开出处方呢?其实,我当时也顾虑,也觉得这个中医草率。必须插一段话,后来我中医水平高了才知道,外行所谓的望闻问切,是一种规范的学术说法,事实上,很多大家,有时候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病,根本不需要病人说话。望而知之谓之神。我有一个中医朋友,广东省中医药的何宜宾医生,他有很多次看病,就是病人刚刚坐下,他第一眼看到病人,直觉中就浮现出一个处方。这跟我们炒股票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需要看基本面、技术面、形态,等等等等,都研究一遍,有时候就是一种感觉:龙头就是它。这种感觉是厚积薄发之后的灵性一现。我在《龙头信仰》这本书里写道,这叫“一眼花开”。中医也有这回事。再回到刚才的现场,更让我觉得“草率”的是,我爸爸还没有吃他开的药,这个中医就很自信地去跟他的几个学生说这是什么病,应该怎么治,云云。病还没有治好呢,你这就当成成功案例教给学生了,这不是“狂傲”吗?后来的事实证明,人家真的是大家,不是狂傲。我爸爸吃了他开的乌梅丸汤剂之后,不到三天,效果非常好。一个星期之后,立杆见影。这个时候刚好老家有事情,爸爸要回老家。临走前,又去复诊一次,这个中医又开了7付乌梅丸汤剂,并嘱咐,汤剂吃完后,再吃半个月的乌梅丸中成药。按照这个医生的方案吃完药后,我爸爸的所谓“神经官能症”彻底好了。后来我查医学书籍,对那个中医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这个方子再熟悉不过,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厥阴之为病,消渴①,气上撞心②,心中疼热③,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④。下之利不止。(伤寒论厥阴病篇)我爸爸的病症是典型的伤寒论上的厥阴篇的症状,用厥阴篇的主方“乌梅丸”再对症不可。能够瞬间开出乌梅丸这位医生就是黄仕沛,广州的著名中医。跟我爸爸看病的同时,我三姐也跟着一起去。看着黄教授的水平那么高,我三姐也让让黄教授给看看。她是什么病呢?牙出血,在上海最好的牙科医学看了很多次都没有看好,口腔里面还容易出现溃疡。更难过的是失眠,整夜整夜的失眠,困扰她很多年。但,看完所有的西医,也没有办法。后来医生还是那些话: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生活规律一点,注意休息,云云。黄教授给我三姐看了,也是很快开出方子,一看方子,我懂呀:黄连阿胶鸡子汤:先煮黄连、黄芩、白芍、加水杯,浓煎至3杯,去渣后,加阿胶烊化,再加入鸡子黄(此鸡子黄为生鸡蛋黄),搅拌均匀。即可。这服药比较贵,因为当时阿胶涨价。我三姐吃一个星期,但奇怪的是,这次黄教授“失手”了,没有效果。我三姐临离开广州前,我硬拉着她又去看了一次黄教授,黄教授还是“固执”地开原来的方子,这次是开了7付药。这次我三姐是把药带回她住的地方吃。后来,我三姐感觉效果不好,煮药又嫌麻烦,吃了三付药,就没有继续吃了。一段时间后,我打电话问问三姐怎么样,她说没用,没有治好。我听了心里很失落。当然,我也理解,并非所有的病都能治好,失眠本来就难治疗。大概一年之后,我又见到三姐,发现她胖了很多。我就问下她还失眠吗?我姐夫抢着回答:现在睡都睡不醒,牙也不出血了。奇怪了,怎么会这样?我三姐说,也不是吃药吃好的,当时吃完药没有效果。后来过几个月没有管它,它自己好的。我的天呀,这哪里是自己好的,这分明就是药的效果。对于有些慢性病,中医不可能马上让你好,但是慢慢调整机制,过段时间效果才显现。我三姐失眠和牙出血的症状,分明是黄教授的功劳!我的读者中,也有很多中医,有的是中医大家,这种情况你们也可以给出专业的回答,是不是存在这种情况。中医非常神奇,如果不是身边的人亲身体验,我也不会这么相信。后来,我更加信仰中医,更努力地学中医。之后,我一头扎进中医的世界里。先后研究了刘渡舟的所有书籍、胡希恕的书籍、郝万山的书籍、广东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主编的《名师经方讲录》、李可和火神派的书籍、黄煌的书籍、张炳厚的书籍,等等等等。只是后来太喜欢股票了,才把中医搁置。我在网络上也看过很多关于中医和西医的讨论,见过无数的中医粉和中医黑,大多数时候,我只看不发言,因为很多道理讲不明白,就像佛教弟子和基督徒辩论一样,很难有答案。中医当然有毛病,但是那些反中医的却很难说到点子上。我本人不是医生职业,对于医学,我只是玩票的。其实,我的骨子里是中医粉,也是西医粉。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喜欢中医,也喜欢西医呢?我学过很多西医的东西,比如药理学,病理学,等等。我对西医的了解比很多人丰富。我喜欢的不是中医或者西医,而是整个医学。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我谈谈中医的优点和缺点。一、中医的优点。1、中医在很多西医无能为力的地方,有神奇的效果。比如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西医只能让你手术,但还不能保证手术后一定会好。中医在这领域有很多其他的效果,特别是正骨中医和针灸。西医喜欢把很多解决不了的病往三个地方装:免疫力缺陷(低下)、神经官能症、衰老。其实,中医完全不认可。2、中医更快、更彻底、更没有后遗症。西医很多病,虽然治好了,但是有很多后遗症。比如非典病人,虽然好了,但是骨质疏松,骨头坏死,等等。不仅是非典,很多种病,西医都会留下后遗症。而中医治不好则已,一旦治疗好,就很少有后遗症。与很多人的认知相反的是,中医不慢,只要对症,中医比西医快。我看刘渡舟的医案,李可的医案,那简直是快意恩仇。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刘渡舟,刘老还在,今天的很多情况,他都可以大展身手。刘渡舟经常抢救中毒的病人。还有几个中医也很厉害,比如施今墨、蒲辅周,治病也是霹雳手。民国的时候汪精卫号召废除中医,但是他的岳母生病,找遍所有的西医,都治不好。当时著名的中医施今墨在,给他岳母开了几服药,谈了一个条件:如果我给你岳母治好了,你别再参合废除中医行不?汪精卫同意,施今墨就开了三付药。嘱咐怎么吃之后,便起身就走,汪精卫的老婆拦住问:你下次什么时候来复诊?施今墨说:复什么诊?吃完就好了,不用复诊。后来果然,三付没有吃完就好了。汪精卫也停止参和废除中医是事了。我经常看大家的医案,都是一两付药把人治好,真是拍案叫绝。其实,懂得中医原理的人都知道,中医不慢。如果哪个中医慢,给你治很久病也治不好,说明水平低,或者没有诊断清楚,药不对症。3、中医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这是中医跟西医最根本的区别。怎么看待生命?怎么看待病?怎么看待死亡?中医有自己的哲学。医院里,很多大人物和富豪,老年后,插满了管子,挂着各种营养液。家属知道病人的感受吗?生命的意义还有多少?我经常跟一些西医教授讨论这些问题,当然这里不好深谈。中医对生命的理解,对临终治疗的方案,远远比西医高明。而且,中医讲究治疗生病的人,而不是人生的病。中医的整体观,宇宙观,远非西医能比。现在的西医,----这样说吧,如果你得了病,你觉得西医能治好吗?非也,西医只是控制而已。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病,一旦你得上,西医会跟你说一句话:药不能停。你的余生都得吃药。今天西医的治疗方案,其实是被利益和工业绑架,被各大跨国药企以及扶植的专家绑架。我的很多西医朋友跟我说:治病的最好办法,就是你别得病!你以为病是医生治好的吗?很多病治是不好的。所以特鲁多的墓志铭上写道: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这句话翻译成中文即:“有时是治愈;经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说起来悲观,所以各位读者,好好地锻炼身体,当你得了病你就知道,西医会告诉你:你自己比医生更重要。但是,这种观点在中医那里完全不是,我看的中医典籍,医案,以及中医伦理,其哲学思想是:有的病,中医完全是治好,就是治了让你不再依赖药物,而不是像西医那样。而有的病,以减轻痛苦,培养正气,提高元气为主。不去过度干预生命自己的规律。去年有个电视剧叫《老中医》,陈宝国主演,有个病人奄奄一息,找到孟河派名医,结果医生却说:我治不好。意思是,油枯灯尽,让他去吧。可是,西医不这样,哪怕临死,西医还给你一大堆方案。我有个也许很不正确的观点,我认为:西医是工业的分支,甚至西医是经济学。而中医是哲学的分支,中医是伦理学。当然,中医还有很多优点,不再一一说,现在再说说中医的缺点:1、中医太难学。别看上面的医案很精彩,但是那都是大医家。很多普通的医生,很难达到那种水平。中医不像西医那样好标准化,好培养人才,好传承。而且,学好中医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天赋和使命,特殊才能。这一点很多西医理解不了。我见过很多著名的大中医,都是天赋异常,且年龄稍大。至少35岁之后,大多数都是50岁以后。2、中医非万能。也许有些中医粉太爱中医,总是觉得中医可以治疗好任何病。当然,我不否认这种精神和勇气。但,我接触的现实是,中医绝对不是万能的,很多病中医也治疗不好。中医坦诚这种观点,会少挨骂很多。一些老百姓对中医的期许也是万能的,因为很多中医也这样自我“人设”,结果引火烧身。比如说,鲁迅的父亲,没有被中医治好,结果鲁迅骂了一辈子中医。但是,鲁迅的父亲病重到了晚期,西医也治疗不好呀,放在今天也不行。再比如,孙中山晚年,西医搞不定了,找来中医,结果中医也没有治好,很多名人就骂中医,你不是能吗?为什么救不活国父?中医又不是神,我认为中医救病不救命。命有天数。上面提到黄仕沛教授,他很厉害,但是我后来介绍的其他病人,他有的治好了,有的没有治好。很多病,确实是医学无法解决的,无论中医和西医,在这方面,中医和西医何苦互相攻击呢?3、中医容易造假。各种养生大师,各种大力丸,无不挂着中医甚至祖传中医的旗帜。不过仔细想想,这应该不是中医的缺点,因为骗子根本不是中医,他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他根本不是医生。中医被人抹黑,应该冤枉。今天很多人攻击中医,其实就是攻击伪中医,把假中医当中医来攻击。4、中医面临“药亡”的困境。有句过激的话:中医将亡于药。为什么?现在的污染,转基因,添加剂,让很多药材催熟,人工养殖,甚至添加各种化学物品,早就失去了古朴道地以及成色。柴胡造假,人参造假,龙骨造假,阿胶造假,这让中医怎么活下去?3、我的中医之缘(三)接着聊中医。学中医之前和之后,最的大变化是思想变了,性格变了,看待生命的态度变了,心性也改变很多。所以,中医给我最大的恩赐是带来了一种哲学和价值观。记得我第一次看《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的时候,那种震撼至今难忘。其神韵、文采和思想性,其哲学品味,足以和《周易》、《老子》、《论语》媲美,也足以和历史上的任何优美散文媲美,所谓韩柳欧苏,也难以望其项背。每当我吟读时,都不忍独享,都想分享给我的好朋友。原文也不长,我一字不落地让大家看看: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④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文章精彩之处,我用下划线标注。每当读到它们,我都有一种如沐春风、气血古荡之感:太美了。我觉得现在的中小学课本应该入选该文,让学生背诵。我听梁冬说,他的一个中医朋友,拜一个中医老师,那个老师给他讲的第一堂课,就是讲上古天真论,就是上面那个文章,讲了一整天。中医神奇,即是治病医学,更是养生医学。提到养生,就不得不说中医的高明之处。西医是生病之后,给你治病。而中医的精髓在于,不让你生病。比如,中西医争论最多的是治疗中风,西医比中医好。可是,如果真正的懂得中医的精髓,你根本得不了中风。因为你的生活方式已经中医化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如果这样,你哪有那么容易得中风呢?当然,有人可能会说,现代人做不到呀?为什么你做不到?因为你骨髓里没有中医思想,没有中医烙印。自从我学了中医之后,我几乎从不熬夜。很多次我去上海跟一些投资高手交流,几乎都是9点半之前走。有几个朋友都知道我的规律,一到晚上九点多,就主动散席。如果迫于应酬,搞到半夜,我觉得身心都不安宁,好像当天欠天地一点什么似的。所以,我觉得中医改造了我的生活方式。有人可能说,你中医粉,当然说中医的好。错!我是医学粉,我既粉中医,也粉西医,我觉得西医也有很多长处。我的核心价值观是:健康和医学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身体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怎么用好身体、怎么修理身体,如果完全交给医生,你不觉得不负责任吗?懂得医学常识,加强医学修养,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医生的事情。所以,中西医我都喜欢,因为他们都是关于如何用好我们身体的学问。就像做股票,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我都用,只要能让我更好地掌握规律,我才不不管它是K线还是安全边际。喜欢把中医和西医对立起来的人,是一群视野狭隘的分子。中医西医各有优缺点,西医的优点很明确,它是循证医学,讲证据和事实,而且西医完成了一个标准化的人才培养程序和诊疗程序,如果没有西医,今天的社会不可想象。我能戴上眼镜,能戴上口罩,能享受医护人员在外面消毒让我们避免病毒感染,能在从小到大注射疫苗避免很多疾病,都是拜西医所赐。当然,西医毛病也很多,但这里我还是想先把中医的缺点谈谈。昨天谈了几点中医的缺点,但感觉没有谈透,特别是最重要的几点没有谈。一、中医保守。一种医学,不仅包含它的治疗体系,也包括它的人才培训体系。中医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弊端非常大。中医最让我觉得难受的地方就是保守,师父对徒弟保守,把很多绝招和秘密保留起来,不传。古代,有些江南的医生得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书稿,秘不示人。害怕自己的“九阴真经”被外人学去。也就是说,在古代,中医很难有学术交流,都是壁垒很深。什么师父只传一人,传男不传女。师父临死之前把继承人叫到床前,让其发毒誓才肯把很多药方和治疗经验传给他,并一再嘱咐:千万不能外泄。前年的电视剧《老中医》上也有这一幕,孟河派名医把自己的药方稍微公开几个,招到全族人的声讨。中医世家之间,如果要学对方的秘方,必须联姻。这样搞,中医哪里会有进步?正好这段时间大家在讨论“医学论文”的事情,说到有些院士喜欢写先论文,再去抗疫。其实有时候我也想,为什么现在的医学大家喜欢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完全公开?写在《柳叶刀》《自然》医学杂志上?自己的心血保密起来不可以吗?事实上,中医就是这种思维。如果发现黄芪和附子,还有一点独特的作用;如果发现泽泻和人参能够在治疗利尿方面有特效,中医恨不得只让自己的儿子一个人知道,才不说呢!学术交流是现代科学和西医带给我们的进步。如果不是西医的这种精神,中医到现在还故步自封。事实上,今天还是有多名老中医很保守。我认识一个好朋友,他去跟一个大家学中医,托各种关系去跟诊,就是跟那个中医一起看病,看看他怎么给别人治疗的。遇到不懂的地方,我那个朋友想问为什么?但是那个名老中医就是支支吾吾,王顾左右,不回答。我就问我的那个朋友:他儿子是医生吗?不是。我朋友回答道。我又问:难道他要把秘方带到棺材里吗?我朋友说:是的。你还别笑,有很多老中医就是这种思想。我的一个学生,是山西的,他的爷爷是中医大家,但是他父亲不愿意学医,结果老爷子临死前把所有的经验总结和秘方都包起来,带进棺材里了。此乃中医大弊端。何止中医,中国很多传统的东西都是这样的。我看过一个关于唢呐采风人的采访,他说他去民间拜访老艺人,很多老匠人唢呐吹得很好,但是如果你深问怎么吹,他死都不说,一个字都不吐,生怕你学去。唢呐不像其他音乐,它是一个声片嘴里包,别人不说,你怎么也看不出窍门。我本人还是武术爱好者,武术也属于传统艺术。我看过金陵八卦掌上有记载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八卦掌高手跟一个少林高僧比武,二人都使出绝活,结果八卦掌不敌少林高僧。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少林高僧一掌打来,八卦掌师傅来不及躲闪,心想:完了。没想到少林高僧手下留情,把掌斜个角度,只见一掌打在墙上。当时的墙壁是青砖砌的,很结实。结果,整面墙壁还是被震倒。高僧收住功夫,望着对方,也发出感叹:你也是武学奇才,我若不用尽全力,恐怕还胜不了你。这样吧,咱们有缘,我这身本领你想学不?哪知八卦掌师傅也很狂。他说:师父教我的功夫没有问题,只是我没有练好。高僧听罢,拂袖而去。第二天八卦掌师傅想过味来,对方是绝学呀。就跑去找到高僧,说:我昨天错了,请收我为徒吧。高僧一摆手:咱们没缘。不传了。后来高僧再也没有收徒弟、也没有传任何人,把功夫带走了,带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以前,我总以为这种故事是虚构,但是很多传功的东西就是这样,一些师父宁愿带到棺材里,也不传。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里,也反复演绎这种故事。中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一部分,其保守性、自我封闭性实在是一种陋习。这导致了中医一个极大的弊病:没有迭代,没有升级,没有发展。西医是正向前进,徒弟可能比师父厉害,治疗手段明年比今年厉害。而中医呢?师父比弟子厉害,古代比今天厉害,整个中医界,至今最厉害依然是几千年前的张仲景。当然,这个问题很深,涉及到中医哲学的深层次的东西,但是保守性、不传承、没有迭代,无论如何都是其重要的原因。说到这里就让我想起炒股。很多人跟我说:彭总,这个方法你懂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把它写在书上?大家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公开吗?因为我的医学素养告诉我,要向西医学习,不能在这点上学习中医。你公开你的研究成果,同类研究者会回馈给你他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你最终得到的要比你不公开多很多的东西。事实上,自从我写书之后,我遇到的高手、碰撞出的投资智慧,比我一个人研究的时候多上百倍都不止。当然,也许我对这个问题理解有误,西医也有保守的成分,但是,至少西医在很大程度上,很大范围里,展开了很多迭代和互动,让整个医学的氛围逐步推陈出新。但,即使中医有这个毛病,我依然爱着它,因为它是宝。它是一种整体认识生命和人生的学问。爱之深,才恨之切。古代很多大家,包括《黄帝内经》的作者们,包括张仲景、李时珍,还有很多中医大家,他们也有开放的精神,公开了那么多秘密。中医界,也不泛弘道、立言的人。希望今天的中医界,越来越多这种人。4、我的中医之缘分(四):谈医缘我们接着聊中医。我们每个人,都生过病,也都帮家人看过病。如果病看好了,当然是医生的功劳,如果病没有看好,你敢说是医生的过错?当然不敢。也许是病得太重了。但,如果我跟你说是你和那个医生没缘分,你信吗?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亲戚,长癣,找了很多医生治疗,医院和医生都看过了,也没有治好,极其痛苦。就在想放弃之际,遇到一个普通小镇上诊所的医生,给配了一小瓶药,价格还不到10块钱,居然好了,彻底好了。这是缘分吗?如果第一次看病找的就是这个医生呢?是不是就不用折腾那么多年?也许这个医生就在等这个病人,也许这个病人就得遇到那个医生才能好。我跟很多医生交流过,也有很多医生都承认医缘的存在。再给大家讲几个更诡异的事情,当然是我听来的故事,但是是真的。医院分为门诊和住院病区,病区里住的都是症状比较严重的病人,特别是老年科室。每天晚上,病区都有值班医生,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发生了,有时候,病区几十个病人明明都健健康康的,但一轮到某个医生值班,就容易有人病情加重,然后离去。而别的医生轮班时,没有一个病人离去。怪哉。病区常有怪现象,一年中去世病人最多的,往往是科室里某某医生值班的那一晚。而不是某某医生值班的时候,明明病人病得很重,眼看不行了,就是不走。非要过几天,等到某个医生值班的时候,再走。这是孽缘。但是我们讲的是善缘,就是说,某种病,四处求医而不得,突然某一天,在一种巧合的情况下,找了某个医生看,突然好了。你能说之前看的医生都不行吗?非也。只是他跟这个医生特别有缘分。我略微懂得一点周易,这种情况可以从八字四柱中找到一点答案。有些医生,命中带有七杀或天乙贵人,或者天医星,或者有的医生的八字组合天然弥补病人的缺憾,这种医生就容易跟病人有医缘。有的病人火旺土燥,遇到金水很旺的医生就容易治好,这也是医缘。当然,西医的医缘没有那么明显,中医的医缘就特别明显。为什么?西医比较标准化,不论什么医生,对某种病都有高度标准化的治疗方案。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医学会,以及某些学科的医学组织都有治疗指南,只要是西医,无论是谁,大概都在某种指南之内治疗。只不过,甲医生可能给你用头孢曲松,乙医生可能给你有头孢他啶,本质上都是用抗生素。而中医可不是这样。我们学波浪理论经常有一句话,叫千人千浪。其实,中医才是“千人千浪“。同样一个病人,找不同的中医,处方可能完全不一样。看10个医生,也许开的是11个处方。为什么多出一个呢?因为同一个中医,第一次给你看病和第二次给你看病,开的处方就有可能完全不一样。中医的差异化,辩证施治,既是中医的魅力,也是中医容易被攻击的地方。攻击中医的人会说,真理只有一个,你们10个中医给出11个处方,肯定有10个是错的。懂中医的人会说,虽然开了11个处方,但大致方向和思路都是一样的,就不算错。齐白石画的庐山和张大千画的庐山,它都是庐山。有人多个黄芪,有人多个石斛,有人少一分柴胡,有人添加点泽泻,但是处方的攻击范围差不多,这怎么算错误?这是艺术。这么说中医没有标准了?有,也没有。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去治不同的病人,这在中医学上叫辨证施治,这也是为什么中医医生反对指南的原因。同样是拉肚子,你怎么可以搞个指南,让全国的中医都用这个处方呢?但,受过科学教育的人会说,千人千方,这不是乱套吗?西医呀,类似拿着相机照相,无论谁来照,都差不多。中医呢,类似画画,不同的画家,画出来的千差万别。这里的道道很深,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文字能解释清楚。反正中医呢,不同的人,处方不一样。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境界很高的中医大家,面对一个病人,虽然开出的处方都不一样,但是处方的指向都是一样的。就像都是到北京,有人坐飞机,有人坐高铁,有人坐汽车,有人可能走路。但都是朝向北京。那么如何衡量对错了?不在于方子的区别,而在与你是否逐步往北京那个地方去。如果你往深圳的方向,那就错了。所以,中医既千人千方,又殊途同归。但关键是,中医太难,不同的中医,由于境界和水平不一样,有人坐飞机很快到达目的地,而有人步行,很久也到不了。而还有人呢,干脆走到承德去了,没有找到北京。于是,医缘就产生了。有的中医,一两付中药就能把病治疗好,而有的中医呢,搞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把病搞定。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情况,每个中医流派不一样,治疗思路也不同,有人善于温补,比如张景岳,有人善于清热泻火,比如叶天士。如果你的病是需要温补的,但是你找了一个善于清热去火的医生,虽然他也有可能会给你温补,但是补的火候和力度,远远不够生猛,那么你的病可能会拖延很久。前些年,我们社会上比较流行的是火神派,就是喜欢用附子、肉桂等药,名曰补命门或引火归元。如果你恰好是寒凉体质,遇到火神派,你的医缘就来了。但,如果你本身是火热体质,遇到火神派,岂不是火上浇油?当然,对于修为很高的火神派医生,他们会辨证施治,不像我说的这么可怕。在这里,我为了让大家理解医缘,故意用这种反差很悬殊的病例。中医的“医缘“是好还是不好呢?爱中医者,当然说好。但是攻击中医者,往往说不好。我的观点是,医缘的存在,源于世界的本源。别说是中医了,我们哪个方面不是因缘聚合的产物呢?佛教讲一个“缘“字,说性空缘起,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比如,有些人只要买有色金属股票就赚钱,不管什么时候买,一旦买煤炭股就容易亏钱。再比如,我本人只要买中国中车,都是赚钱的。还有一些朋友,他们专门喜欢买银行股,说只要买银行股,就赚钱,买其他股,就亏钱。这又怎么解释呢?“缘“这个东西存在万事万物,不仅中医。中医的“缘“不仅表现在这个地方,还表现在一个人,能不能当中医,往往也是缘分使然。我们中医的圣人张仲景,为什么当上中医?因为当时疫情流行,张仲景家族多人,最后死得只剩下几十人,于是张仲景发奋学医,这才有来我们今天的医圣。再比如,江苏南通,有一个著名的医生叫朱良春,前几年刚去世。朱良春小的时候得了一种疾病,好像是肺结核,当时被宣称治不好,医生都放弃了。但是朱良春自己到处找古书,自己从古书中找药方来治疗自己,最后奇迹地把自己治好了。从此,迷上中医,终成一代大医。可以说,如果没有小时候的那场大病,朱良春不可能成为中医。生病就是朱良春从事中医事业的缘分。历史上很多中医都是如此。当然,也有西医是因为生病从事西医的,但是中医更明显,更普遍。中医更容易缘聚缘起。说起中医的“缘“,不得不说,中医有几次差一点断根了,有几个人帮着中医续上缘。前几篇文章,我们说到民国的时候,政府要废除中医,施今墨等名中医挽救中医的故事。后来中医得以续缘,多亏施今墨他们。后来国民党也意识到中医的价值,废除中医不了了之。其实,宋庆龄还经常找中医看病,当时一个著明的大中医张简斋,曾经给宋庆龄看胃病,一时传为佳话。年新中国成立,旧的很多东西也被当成糟粕扔掉。当时主管卫生部门的都是受过科学教育的西医,医院根本看不到中医,中医走向没落。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站出来,为中医续缘。这个人是谁呢?邓铁涛!故事要从徐向前元帅说起。徐帅于年来广州,有一天生病了,发烧不退。当时的西医几乎用尽了好药,就是不退烧。怎么办?卫生部门的领导,医院院长,医生,压力都很大。老帅发烧不退,这可得了?当时,有个人给领导提建议,说广州有个叫邓铁涛的中医,看病水平不错,能不能找他来试试?此话一出,招来所有的医学专家反对,院长也反对,卫生部门的领导也反对。这么多大教授、大专家,代表了广州最高医学水平的人都没有办法,找个小老头,土郎中?能行吗?要是出事了,谁能负责?关于这个事情,我看过不少版本的介绍,网络上也有相关文章,我也看过广州中医药大学内部的中医的回忆文章,具体细节略有不同,但是接下来发生事情的真实性却千真万确。当大家谁也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徐向前的夫人说了,就找邓铁涛试试吧。当时有几个西医还想反对,徐夫人说,你们不行,难道还不能让别人试试?一时,西医无语。于是,邓铁涛来了。他给徐帅诊脉,看舌苔,问病情。很有把握地开处方。具体开的什么处方呢?我看到的文献是不一样的。网上流传的文章是这么说的:邓铁涛给徐帅驱风寒治疗腹泻,还给点温散药来解表。服药后第2天,热稍退,再改用清热法,结果1天烧就退了。我还看到一个中医的文章,他说邓铁涛用的是小柴胡汤。具体是网上记者写得对,还是我看到的医案对,我无法考证。反正是,徐帅很快就退烧了。徐帅和徐夫人很感谢邓铁涛,并对中医的神奇大家赞赏。此时,邓铁涛当着徐帅的面,很激动地跟徐帅说:请徐帅救救中医,现在的中医后继乏人,因为国家都重视西医,老中医的很多医术,都没有继承人了。等到一批老中医去世后,中医就断根了,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挽救中医,发展中医。后来,邓铁涛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份文件,交给徐帅,徐帅转呈给中央。中央很重视这件事,年,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发展。今医院能够看到中医科,每个省都有中医药大学,是有邓老的功劳的。邓老和徐帅,是给中医续缘的人。刚才提到邓铁涛给徐帅用的方子是小柴胡汤,其实,这付中药,也是“医缘”很深的中药。我曾经跟很多中医聊天,我问,全国所有的中医,一年之中开的最多的处方是哪付?得到的答案不一而足,但是如果给5个答案,前五名都有小柴胡汤。据说,如果一个中医给人看病,实在不知道用什么处方,那就用小柴胡吧,往往不会错到哪里去。这并不是说小柴胡汤是万金油,而是说小柴胡功能强大。老百姓知道的中药中的万金油是六味地黄丸,其实它的作用未必那么大。小柴胡的作用,可以说连西医都承认。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反中医的西医给自己开药,他开的是小柴胡颗粒。我当即就问:你不是不信中医吗?为什么用中药?你猜对方怎么说?他说:我们把这个当成西药来的,这个效果好,它不算中药。他嘿嘿一下,我也嘿嘿。医院有一个中医,他的爸爸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属于早期知识分子家庭,很讲科学,他爸爸让他学西医,在临床的过程中,他看到一个结石的病人,被一个中医用小柴胡给治好了,那种震惊让他难以言表,后来他决定放弃西医,从事中医。他说,至今,他最爱用的处方依然是小柴胡汤。这个医生是因为小柴胡与中医结缘。而邓铁涛是因为小柴胡治好徐帅的病,给中医续缘,小柴胡可谓是一种“有缘分”的药,这也是中医的特殊“医缘”,或者叫“药缘”。直到今日,我出差时,包里最常备的药就是小柴胡颗粒。很多人相信中医也是因为小柴胡颗粒,很多重大疾病,能搞定的,也是小柴胡。这段时间,我写中医的文章,很多人问我,你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又看股票,又学中医?其实,这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里的事。多年前我喜欢中医,一迷就是好几年,在那几年中,我几乎无书不读。后来因为太喜欢投资了,就放弃中医。现在,过去了很多年,中国发生了令人痛心的疫情,我又想起一些中医的事情。正好有大量的时间窝在家里,就写写我对医学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医的认识。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我的很多中医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几乎全凭记忆来写,里面肯定有硬伤,请各位专业人员多包涵。医缘这种事情,确实存在。这也告诉我们,如果你或者家人生病了,不要一条道跑到黑,也许另外一个跟你更有缘分的中医,正在等着你。5、我的中医之缘(五):武医西医治不好的病,喜欢往三个地方塞:免疫缺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中医治不好的病往哪里塞呢?中医有治不好的病吗?我们前几篇关于中医的文章谈过,中医不是万能的。不过,我认识一些铁杆的中医迷,他们认为没有中医治不好的病,如果有,说明没有找对中医,或者说你医术还没有到。我觉得中医不是万能的,或者说,中医把万能的包袱背在身上,给老百姓以“中医什么都能治”的期许。中医如果这样人设,反而是害了中医。很多人攻击中医,就是因为看了中医但是没有把病给治好。问题是,西医也有经常治不好的病呀。我再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现实:一些西医的好朋友曾经跟我说过,有的病你不治它也会好。比如感冒,你以为是治好的吗?是它自己好的。有的病你治也治不好。当然,这个西医朋友是愤青。我们不能为了吹捧中医而贬低西医,也不能为了吹捧西医而贬低中医,二者各有特长。但,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有自己治不好的病,甚至二者联手,也有很多病治不好,这是现实。比如:比如失眠;比如强直性脊椎炎;比如严重的风湿;比如精神衰弱;等等,等等。西医就很难治好,中医其实也不定都能治好,这个时候怎么办?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事。几十年前,一个少年,血气方刚,在家干农活。干什么农活呢?就是割麦,捆麦捆子。干完活正逢当午,烈日当空,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气蒸腾,小伙子热得汗流侠背。这个少年就跳到井里洗凉水澡。农村有那种土井,就是像泉一样的,底下喷水,非常的凉爽。这个少年就图这个凉爽,一股脑跳进去了。就在突然跳进去的一刹那,少年突然感觉有一种刺骨的寒意。等这个少年爬上来的时候,坏了,浑身哆嗦。大热天的,突然怕冷了。回到家里,把冬天的棉被找到,紧紧捂在身上,还不行,依然是冷。后来捂了三层棉被,也不管事。家人找遍了附近的医生,都不管用。这可如何是好?说来也巧,正好有一道士经过该村,听说此事,就找到这个少年家,说你的病我能治好,只要你按我说的做。这个道士摆好一个姿势,让这个少年按照这个姿势站立,一动不动。少年也没有别的辙,只能信这个道士的。于是按照道士的姿势站,一开站是很难受的,但是一想到救命,就硬着牙关站下去。每天只要能忍住,就站。实在受不了,才歇会。然后,接着站。站了一个星期后,少年的病好了。不怕冷了,也不打哆嗦了。好了后,少年突然觉得这个道士是世外高人呀,扑通跪倒,要拜道士为师,让道士传授他。此时,少年并不是知道道士是什么身份,也不知道道士让他站的是什么动作,只知道道士是神人。道士觉得与这个少年有缘,于是答应收他为徒。这个道士让少年站的是什么姿势呢?就是中国古老形意拳的三体式,这个道士原来是武当山的道士,而且是武当山掌门的师兄弟。适值文化大革命,流落民间。武当山是内家拳的重要基地。今天的太极拳发源地争议很大,有的说发源于陈家沟,有的说是发源于武当山,源头是张三丰。无论谁对谁错,武当山与内家拳都有不解之缘。内家拳主要包括三家,分别是太极、形意与八卦。其中,形意拳在内家拳中最为刚猛,属于内家中的内家。武当山的内家拳跟河北的李洛能派的形意拳结合,再融入八卦和太极,创立了自己的太乙五行功。太乙五行功站三体式跟形意的李洛能派略有不同。那么,这个三体式与治疗少年疾病有什么关系?关系大着呢。内家拳强调内功,内功从哪里来?从站桩中来。站桩何能来内功?因为提升人体的元气,元阳。一个真正的内家拳的人,一掌能把砖墙击倒,这该有多大的内力。站桩就是蓄积这种内力的。内力一足,体能元阳上来,还怕寒冷吗?所以,少年的寒冷,其实是被三体式提升元气给驱逐出去了。这同时也符合《黄帝内家》的话: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有人说,你不是中医迷吗?难道中医治不好吗?后来我学了中医,我知道,如果当地有好的中医,也能把这个少年的病治好,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艾灸就可以,但,农村地区,找不到特别好的中医呀。我讲这个故事是说什么呢?医学领域,还存在这另外一种治疗方案:无药治疗。或者叫“非药物治疗。”本文开始我们说了,中医和西医都有治疗不好的病。什么药都没有办法。既然没有办法,那“不吃药”算不算办法?这就是本文的核心,不吃药不但是办法,也许是治疗很多疾病的核心办法。那么这个不吃药的办法是属于中医呢?还是西医呢?我在无锡曾经采访过一个中医博士,这个博士中医水平非常高,给人看病的处方块一张。但,他自己也会站桩养生。我就问他:你觉得站桩好还是你的中医好?这个博士回答:你根本就不应该这么问。他接着说:我认为凡是植根中华大地,运用中国传统智慧来解决疾病问题的,都是中医。我认为站桩跟艾灸,和刮痧一样,是中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他认为站桩是中医。那西医认可吗?西医研究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有很多西医朋友,我亲自见他们给病人看病开药后嘱咐一句话:多运动。特别是心脑血管类当医生,开完药后,反复说,必须多运动。有时候我就冒出来一个“邪恶”的念头:是运动把病治好的,还是药物把病治好的?你还别笑,有个著名的主持人,患有严重的失眠、抑郁症,吃了很多年药都不管用,他后来和几个抑郁症患者沿着长征路重走一遍,结果抑郁症走好了。当然,我没有得到他本人的证实。但是我本人却有证实。1年夏天,正值我大学期间,当时正备考注册会计师。那年夏天,我跟同学住在河南省轻工业学院的宿舍,期间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和失眠,严重的时候四五点才睡着。吃了很多药,包括中药,都没有办法。后来我自己发明一个土办法。只要睡不着,我就去操场上跑步,一直把自己跑累为止,只要一累,回去躺在床上就能睡着了。后来失眠就不了了之。事隔很多年,河南轻工业学院的那个操场不知道还在不在。曾经有几次回郑州经过那里,都没有来得及去重新看看。读者当中,如果有人是轻工业学院的,帮我看看那个操场还在不?运动,不需要任何药物,可以治疗很多病。我认识一个西医朋友,也认可这一点。有一个五官科的教授,有一年发胖了,骨头不好,有一天去找骨科专家看病。骨科专家跟他说,你这么大年龄了,不要运动太剧烈,注意保护骨头。这位教授也是西医“业内人士”,他看完骨科医生之后,一句话都没有听。然后坚持周一到周五,每天下班打1-2个小时的羽毛球,剧烈运动。这么多年过去了,体型瘦了很多,骨头也结实了很多。他还跟我说,多运动,很多病都是不运动才出来的。西医认可运动,中医更认可运动。北京有一个著名的中医,叫张炳厚,他给很多人开完处方后,喜欢嘱咐病人一句话:没事多动动,打打太极拳,晒晒太阳。据说,他本人就喜欢打太极拳。我认识的很多中医,也都喜欢太极拳。运动对治疗很多疾病确实用处很大。但问题是,为什么很多世界冠军年龄稍微大一些就身体很差呢?这就要提及今天我隆重跟大家交流的东西了。运动和运动之间,差距大着呢。竞技运动和养生运动,完全不是一回事。运动中,最有养生价值的,我认为是中国传统武术开发的运动方式。中国传统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保家卫国、技击价值在下降,但是养生价值在加强。前文讲到,少年仅仅是站个三体式,就可以把病站好,这在传统武术里,不算什么。传统武术能养生,甚至能治病的例子,还非常多。给大家讲个名人的故事,台湾有一个大美女。一提起美女,大家可能就想起杨幂、刘亦菲之类,但我认为她们跟我接下来要提起的美女相比,逊色的不止一点两点,谁呢?胡茵梦!胡茵梦是谁?李敖曾经的女朋友。胡茵梦之所以能来到人间,与传统武术也有一段不解之缘。胡母婚后,一直不怀孕。胡的父亲正好认识当时的太极拳师傅乐奂之,于是乐奂之就说他运太极帮着运通气流试试。结果,三次之后,胡母亲的输卵管就被打通。后来,可以怀孕了。民国42年,即年4月21日,生下胡茵梦。这段故事还被胡茵梦收录在其书《生命的不可思议》里。传统武术,对人体的结构,对人的气血穴位,最为讲究。以前的很多武师,同时都懂医和药。《逝去的武林》里讲,医生在传授徒弟时,也同时传授医药。因为古代的武术,跟今天的不一样,那个时候的武林血雨腥风,一出手就是真刀真枪,往死里打,跌打损伤是小事,严重内伤外伤才是大患,懂得医术、自治和懂得武术一样重要。薛颠武学录里,就收录了他的很多方药。自然门有位大家叫万籁声,不但武术厉害,接骨也是绝活,他被人称为“正骨神医”。文革期间,万籁声还留在大陆,那个时候武斗成风,经常有人受伤,万籁声凭借自己的接骨绝活和“还命汤”医院治不好的病人,技压群芳。所以,我今天要颠覆大家对传统武术的认识,你以为传统武术是打打杀杀,是金庸古龙小说的的恩怨情仇,但我眼里的传统武术首先是养生,培养人之正气,元气。打人是其次,让自己不挨打才是第一位的。怎么让自己不挨打,就是让自己的体能变好。传统武术天然就是门让身体强壮的艺术。如果不信,你们问身边任何一个练习传统武术的人,或者百度,或者去图书馆查资料,查查传统武术与养生,与疾病的关系,保证你会重新认识传统武术。当然,我们不能迷信,普通的疾病还是得找医生看,而且,大多数疾病,现在的医学都可以治。但,确实是有些病,西医没辙,中医也不一定有辙。此时,你再花多少钱,再吃多少药,就是不见病情好,也许可以试试传统武术里的一些东西。根据我接触的传统武术,我觉得适度运动+站桩,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式。站桩属于传统武术的根基,传统武术区别于其他搏击的一个很大的地方,就是它讲求站桩。“桩”这个词,源于木桩,引申为地基,地桩,为整个建筑物的根基。而站桩,乃武术的根基。入门先站三年桩,说的就是站桩的重要性。在站桩界,有一位奇人,此人叫王芗斋。关于王芗斋,争议多,传奇多,一般有本事的人都是这样。据说,王芗斋拜在形意拳大师郭云深门下,郭云深乃是打遍黄河两岸的形意拳巨擘,曾经在狱中苦练形意拳,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誉。王芗斋的功夫跟一些传说的人物相比,有比较铁的证据,证据一是,其徒弟赵道新在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上,斩获第13名。证据二是,日本的武术高手泽井健一,太气拳的创始人,亲自承认自己是王芗斋的徒弟,所学武术皆是王芗斋的衣钵。王芗斋一开始行走江湖,见过各种套路。后来,发现形意拳逐渐往“形”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套路,于是纠偏形意拳,干脆把他的形意拳改名叫“意拳”,强调“意”的作用。再到后来,他觉得套路应该再少,培养根基应该再突出,于是高度强调站桩,于是形成后来的大成拳。王芗斋后来发现,大成拳的母体---站桩,不但是高级武功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人体潜能的法宝,还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解放后,年,河北省卫生厅长(时任中医研究院院长)段慧轩,亲自邀请王芗斋用他的站桩法,到省中医给病人治病。一个打打杀杀的江湖已经逝去,一代武林大师王芗斋在解放后,成了帮人治病,教人站桩养生的人。这些事情,如果放在以前,我也就是当故事听听,绝对不信,但年的秋天,我亲自见到一个人,才相信这些。那年10月,我在江苏省无锡,见到一个大姐,年龄45左右,患有严重性的风湿病。这种风湿病最严重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就是很疼,疼得不能动弹。北方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她冬天盖着被子,被子掉了一半,她都不想动弹去拉一拉被子,因为只要一动弹,那种疼痛,比冻着还难受。后来她遇到一个传统功夫的高手,教她站浑圆桩。前三个月坚持不下来,站不住。但是,她那种风湿,西医也没有特别办法。她一想到风湿严重时那种想死的感觉,就又咬紧牙去站桩。结果,硬是靠着站桩,她把自己的风湿站好了。现在一粒治疗风湿的药都不吃,全扔了。如果不是亲自见到,我不会这么震惊,也不会推荐大家站桩。民间有很多疾病,有的医学有办法,有的没有办法。再说一种疾病,叫强制直脊椎炎,这种疾病更麻烦。就是脊椎的活动大大受限,医院都搞不定,特别是严重的强直性脊椎炎。前段时间看一个中医节目,说以前有个中医叫焦树德可以治疗强制性脊柱炎,但焦老走了,手艺失传了。不过,我见过浑圆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成功率还非常好。他们通过浑圆桩的练习,完全健康了。我就找到他们,让他们介绍他们的师父给我认识。后来见到师父,听他讲,很多强制性脊柱炎病人,站浑圆桩不但把强制性脊柱炎治好了,还练就了一定程度上的好武功。这些人,真是因病与武术结缘。浑圆桩很神奇,传统武术更神奇。我因为读者朋友多,各行各业的人几乎都认识,武术圈也认识很多人,我见过很多武术,包括通背、八极拳、八卦掌,等等,但我觉得养生价值最高的,应该就是浑圆桩。别的桩,可能某个门派自己承认,但是浑圆桩,几乎形意太极八卦都承认,相当于最大公约数。浑圆桩与疾病的关系,大成拳门派阐述得最多,也最通透。大成拳的创始人王芗斋对浑圆桩的推广贡献最大。王芗斋不但自己练习浑圆桩,其女儿也练习。王玉芳是王芗斋的女儿,一生也致力于浑圆桩事业。我本人闲余,也喜欢站浑圆桩。为了求这个桩,我曾经全国四处拜访,后来拜了全国最好的浑圆桩师父。我们谈中医,今天又谈了运动,武术,以及站桩。为什么扯这么远,是因为我眼中的医学,不但没有西医和中医的敌对,也没有吃药与不吃药的敌对。当然,我并不是说得了病不吃药,那是愚蠢。我是说,还存在一种非药物治疗,比如运动。这一点中西和西医都承认。而运动当中,中古传统武术的运动是养生的。而传统武术当中,站桩又是核心。但,站桩也有站桩的麻烦,站桩对人意志要求很高,它不吃药,但它吃时间,你必须能够坚持。可是今天的你,在浮躁的社会里,是那种能坚持的人吗?6、我的中医之缘(六):药到底什么是“药”?最通俗的解释是:治病的那些东西。但,能治病的都是药吗?西医和中医,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不一样。即使能治病,能解决问题,但是不按照西医的指导和循证医学的临床程序,西医也不承认它是药的。前段时间不是报道了吗,医院,有人用西医西药治疗,没有治好,还在住院,而同时有人用中医治疗,吃了中药,治好了出院了。西医看了之后,说了一句话:这不科学!关键是,科学是由西医来定义的吗?或者说,我们今天的认识,就可以垄断对科学的定义吗?所以,我坚持我的看法:能治好病的所有东西,都应该叫药。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交流一下我心中的几个药,看完,我保证你绝对会脑洞大开,原来可以这样理解药,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医。1、姜我小时候最看不起中医的地方就在于觉得它太土。记得有次感冒了,我妈妈非要给我熬姜汤喝。我内心那个排斥呀。为什么?我好歹在学校里学过科学,我知道科学的严肃和高尚,我心中能治病的东西应该也是严肃和高尚的。怎么可以用姜来当药呢?这不是愚昧吗?要是让同学知道我用姜汤治感冒,不被他们笑话死才怪呢。所以,我妈让我喝姜汤治感冒这事,让我讨厌中医很多年。后来长大了,成熟了,不但亲自用姜汤治好了很多次感冒,还渐渐知道姜汤的很多好处。当然,我们不能神话任何一副中药,就像不能神话任何一副西药一样。姜汤可以治疗一些感冒,并不是说它可以治疗好任何感冒。如果下次你感冒用姜汤治不好,不要立即非黑即白,骂姜汤骗人、骂中医骗人。任何药物都有针对性和适应范围。姜属热性,它对那种受寒的感冒效果非常好。比如夏天在野外突然被大雨淋到了,再比如吹空调突然受寒了,这种感冒,用姜汤非常好。现在,如果我感冒了,经常会熬一碗姜汤,喝完后盖上被子蒙头大睡,一觉醒来就好了,可以省很多医药费。中医界有个经方高手,叫黄煌,南京的,他就说自己出国的时候,喜欢带生姜,万一有点感冒,他喜欢口含生姜或者用生姜泡热水喝。姜汤如果对症,几乎一碗就可以把感冒治好,或者把感冒扼杀在摇篮之中。但,如果感冒严重,或者是病毒性感冒,姜汤也可能无可奈何,这个时候需要其他药物来治疗,比如麻黄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等等。我们既要认识到姜汤的作用,又要知道它的局限。姜在中医上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药物,其使用方法有生姜、干姜,还有炮姜。生姜不但可以治疗感冒,还可以止呕、止恶心。把生姜做成干姜和炮姜,可以温中,温补。很多中药处方里,都有姜的存在,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生姜半夏汤,干姜附子汤、小青龙汤、通脉四逆汤,等等等等。姜还有一个很大的用处,那就是艾灸的时候,贴在穴位上,隔着穴位来艾灸,既可以防止伤着皮肤,又能起温润传导之功。姜,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在中医上可是大用。2、酒姜是药,酒也是药。与姜不同的是,酒不但是药,也是毒。至于它是毒的一面还是药的一面,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用它。提起酒,很多人就兴奋,我其实很担心在这里大张旗鼓地写酒的好处,因为很多人因为看到我的文章,更加肆无忌惮地饮酒。所以,我们先把酒的坏处写写。酒是毒,并非说酒是毒品,而是说饮酒过量,是很多疾病加重的主因,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国家白酒文化很昌盛,宁愿在其他地方矮人一截,也不愿在酒桌上比别人熊一截。酒品就是人品,酒量就是肚量,酒就这样被人格化,被赋予太多交际功能,导致很多人过度摄取酒。于是,酒精肝来了,胃病来了,肝病来了,甚至中风来了。饮酒过量不但能导致各种疾病,还能导致社会性疾病,酒后误事,酒后打架,酒后撒酒疯,酒后家庭暴力,酒后伤风败德,不胜枚举。你说酒是不是毒?但同时,酒还是药。医生的“医“字的繁体字,下面就是器皿装着酒。怎么区分是毒还是药呢?很简单:多大量?怎么用?什么叫多大量?这样说吧:如果你能控制住酒量,酒就很有可能是药,如果酒能控制住你,酒就是毒。作为药的酒,其作用至少有以下三点:第一,酒能开胃。单纯吃饭喝茶,每个人都吃不多,但如果有酒来助兴,每个人都会吃得比平时多。这就是酒开胃的功能。我们知道的开胃的东西有什么?辣椒、醋、各种调料。其实酒的开胃功能是最好的。不信下次你们吃饭试试,有酒和没有酒,大家的饭量和菜量绝对不一样。当然,别喝醉了,如果喝醉了,什么都吃不了了,酒就成了毒了。第二,酒能活血。中医常见的词汇很多,其中“活血化瘀”是最常见的之一。现在的人,稍微上了点年龄,稍微胖一点,都要注意血管之类的问题。所谓三高,从中医的解释来看,很多都是与不能活血化瘀有关。人体的血管和我们小区的自来水管是一样的。哪里堵住了,哪里就容易流不通。人体的血管堵住不外两个原因:一个是内因,是自己年龄大了,老化了,就像小区的水管用的年限太久了,各种垢污堆积,堵塞是自然的;另外一个是其他原因,比如基因突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这就类似有个坏人把你家下水道塞住了。无论是哪一种,医学上都高度重视。一旦出现血管变窄,血管堵住,血栓凝固,那就是大事。往小处说就是头晕眼花,往大处说就是脑梗中风。此类的病目前占据疾病普的主流。如果做个统计,这类的病每年花在医保报销上的费用,应该占据总经费的30%以上。所以,为什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公司或者医疗器械公司容易出现牛股,原因就在这里。治疗这类的病,中医和西医都有自己的方案。西方几个最大的制药厂,在这一块都是投入重兵,比如世界医药第一巨头辉瑞,在心脑血管的研发上可谓下了血本。中医治疗这一块也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常用的血栓通,血塞通,丹参滴丸,都是治疗这个领域的。清代有个著名的中医叫王清任,他写过一本书叫《医林改错》,书中记载一个叫血府逐瘀汤的方子,对于治疗此类的病效果很好。但不管西医还是中医,遇到此类的情况都很棘手。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喝酒就不棘手了吗?当然,我这里说酒能活血,并不是说酒就能治好此类疾病,事实上,严重的血管堵塞,脑梗和中风之后,不但喝酒解决不病情,喝酒还能加重病情,医生是不让这类的病人饮酒的。但,对于疾病,除了治疗,还有一招叫防御。我说的酒能活血化瘀,就是说适量饮酒,可以起到活血的作用,对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酒是有一定作用的。当然,是在不贪杯的情况下。第三,酒能驱寒。北方的冬天很冷,适度喝酒,可以起到很大的驱寒作用。小时候,我记得我爸爸经常把酒温热了喝,就是取其驱寒之功。对于驱寒,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感受,因为各种空调,暖气和保暖内衣,早已解决了寒冷。但古代,大家知道吗,衣服没有那么多,也没有暖气和空调,每到数九寒冬,刺骨的寒气就袭来。这个时候的二两老酒,真的可以起到暖身又暖心的作用。要不然,北方的人饮酒量为什么总是比南方人的大?当然,驱寒也不能反着喝,啤酒不但不能驱寒,还能增加湿气,我是非常反对喝啤酒的,百害而无一益。在驱寒方面,白酒和黄酒是最好的。如果喝反了,适得其反。有次我跟很多人在太湖边吃大闸蟹,点的是啤酒,结果第二天就拉肚子。为什么?因为大闸蟹寒凉,啤酒又是寒湿的,怎么可以寒上加寒?吃海鲜应该喝黄酒才对。酒的核心大类有四:白酒,红酒,黄酒,啤酒。如果让我选,我觉得白酒第一,当然有人会争,说红酒养生价值最好,特是活血化瘀方面。这个我不反对,但是我担心的是:你在饭店里能喝到几瓶真的红酒吗?几乎都是假的。除非你自己从非常可信的人那里去买红酒,否则红酒我是不喝的。每当大家一起吃饭,有人问我喝不喝酒,特别是拿红酒的时候,我就问是自己带的吗?如果不是,再贵,我都不喝。当然,白酒也存在这个问题,特别是高端白酒。所以,酒店里的茅台,我从来不喝。我在酒店里,只喝低端白酒。说起低端白酒,也是坑人的很多。我曾经好几次在酒店喝到假的小糊涂仙。这么便宜的酒,居然也有假的。难道一定要让我喝二锅头吗?我的体质非常敏感,只要是喝到假酒,基本上1个小时后头必然疼。记得有次在北京,有个贵州的人大代表带的茅台,我想这个茅台一定是真的,人大代表呢。结果,喝完白酒不到两个小时,头疼得厉害,跟感冒的症状一样。坏了,喝到假茅台了。其实,想想喝酒这件事,挺不公平的,有人酒量大,有人酒量小,有人爱喝白酒,有人爱喝红酒,有人爱酱香型有人爱浓香型,但偏偏在一个酒桌上,大家“一视同仁”,喝同一种酒,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一旦对方不喝,就会说:哥,你看不起我。所以,酒虽然是药,但往往以毒的结果收场。实足痛也。我认识很多中医,他们都喜欢喝酒。有的中医喜欢喝自己泡的酒,也就是中药酒。当然,这个更要控制住量。我有一个同学,在江浙一个客户那里,喝了一种鹿茸泡的酒,结果流了鼻血。其实,酒要控制好量,要合适的用,确实是药用。我见过一些中医,喜欢把酒当做药引子。就是药熬好后,取出汤,然后在汤里加入些许白酒。这种用法,古书有很记载。这个时候不能叫药酒,只能叫酒来助药,特别是腻的中药,比如熟地用量大的时候,用酒来当药引子,就非常好。药酒也好,酒做药引子也好,都是发挥酒和药结合的价值。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种用法,还是童年的时候,就经常看到同村的人一旦逮住一条蛇,就喜欢把它泡在酒里,就说可以治疗风湿、关节痛的疾病。这方面我没有查证,不过我最关心的是,万一蛇跳出来怎么办?我的担心还真不是多余的,前些年看到一个报道,说一条蛇在药酒里泡了好几年,居然还活着,看得我毛骨悚然。酒和药本来可以很好地结合,但今天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也是更大的“毒”---人心。中药泡在酒里,本来可以制成一种很好的药物,可以温补,可以活血,本来这是中医的绝活,但后来不法商家,非要在这种纯中药的工艺中,加入一些西药成分,或者加入激素,让药酒变了味。这种情况不是中医的错,是人心的错。中医是被利用的。中医可以治病,但治不了人心。我们现在去大超市,经常能看到药酒,我一般不建议去购买,因为里面成分太复杂了。这里面水很深,我连名字都不敢提,你们可以百度下药酒两个字,你懂的......3、...这种药物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名字,也怕用错名字被大家误解,于是就用三个点来代替。我还是来用故事说明这个情况吧。某个很有名气的歌手,在北京各大酒吧、各大夜场漂泊很多年,就是不出名。后来年龄大了,也有点自暴自弃。还好,他的女朋友一直不离不弃地跟着他,对他的事业和未来,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但是有一天,该歌手发高烧,喉咙哑了,完了,这下事业真的没有了。对于一个歌手,喉咙就是一切,喉咙哑了,还怎么成名?这个时候他女朋友也彻底崩溃了,这么多年,不离不弃,哎,后来这女的牙一咬心一横,含着泪离开了。男的无论怎么挽留,也没有用。这个时候,男的心如刀绞,万念俱灰,看着女朋友离去的背景,拨动吉他,用沙哑的喃喃自语地哼出一首歌:无所谓,谁会爱上谁,无所谓,谁让谁憔悴......你猜怎么了,这个曲子情深意切,是生命最后的呐喊,居然火了,这个男歌星一下子出名了。整个故事的细节可能略有传奇,我听的是老梁讲的版本,可能略有误差,请大家原谅。不过我要说的重点不在这里,而是有一次我跟一个懂周易的高手在一块聊天聊到这个故事,对方突然来了一句话:如果他女朋友不离开他,他还出不了名。我当时楞在那里,因为这句话很不符合人情。但仔细一想,我瞬间明白了。人和人之间,有的是相克,有的是想生,如果合作伙伴或者伴侣找对了,就是药;如果找错了,就是克。那,你能说人也是一副药吗?我没有胆量用这个标题,所以我空出三个点,诸君自己来填。我们经常诧异,为什么有的富豪那么有钱,娶的老婆不咋滴?为什么有的美女貌若天仙,怎么嫁个平庸的丑男?也许,他们背后有你不知道的太多东西。我见过一个老板,脾气火爆,见谁就骂,一点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喝起酒来一点都没有把门的。但是,只要他老婆在,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一年这个老板来广州参加一个学习班,我们是同学,他在班上脾气暴躁,爱出风头,我们全班都受不了他。但下课后,他老婆来接他,他见到他老婆后突然像另外一个人。关键是那女的看起来很柔弱,不像能管住他的人。这怎么解释?这有一种解释:五行相合。她是他的药。前些年看一个电视剧,叫《好先生》,有一个镜头是江疏影去找到孙红雷,提出要租用他,孙红雷当成就扔一句话:你有病吧?江疏影的回答更绝了:你有药吗?那一刹那,我就知道他们应该是一对。典型的一个有病,一个有药。我曾经跟一个中医聊天,话题是:到底什么是中药?对方跟我说,在中医看来,天地之间,有一缺,必有一物可以补之;有一阴,必有一阳可以平衡之。这就是药。比如,人体有大寒者,必然需要大热之物。所以,遇到畏寒之人,附子、肉桂就称之为药。如果不寒之人,附子不但不是药,还是毒呢?所以,中医对药的认识不像西医那么机械。在中医界有个说法,人参错用也是毒,砒霜妙用可为药。中医界有个很有名的大家,叫李可,他是火神派的巨擘,前几年刚去世。有一次,一个中医去拜访他,席间问李老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附子,何药可以替代附子来治疗大寒之疾?你们猜猜李可是怎么回答的?李老说:如果没有附子,也不会有大寒之疾。这个回答妙哉,颇有禅意。这就是万物相生之理。没有一种缺,在宇宙间找不到相对应的一种余。这也是物理世界里暗物质存在的逻辑根源。人,不也是如此吗?经常听到一句话:问世界情问何物?只是一物降一物。其实,这句话尽得中医之妙。中医本来就秉承五行学说,与周易异曲同工。现在有人喜欢星座,其实中国的五行比星座精准一万倍。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如果加上四柱,再把天干地支纳入里面,就会变成:甲乙丙丁戊庚辛任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生成很多生克。两个人之间,如果携带的五行信息相生,他们就互相成就,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另外一个人的药。如果两个五行信息相克,他们就不得宁日。有一个朋友,曾经把他的生日给我看,我排好八字就跟他说:你的父亲可能身体不好,特别是跟你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你们两一见面,不是吵架,就是你爸爸会生病。对方一拍大腿:你咋知道呢?因为五行信息是相克的。所以,各位读者,你们回忆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跟某个人特别合得来,跟某个人特别合不来。合不来的表现,就是吵架,或者工作出问题,或者财运出问题,或者身体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算是“病“的话,那另外一个人确实是“药“!7、中医与疫病(一):云在青天水在瓶新冠病毒事实上已经开启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与病毒的战争。这次战争,其涉及到的人口与国家,其对生命、经济和物质造成的损害,其对未来国际格局和各大领域的影响,已经大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否盖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可知。我们事实上正在经历最重要的历史时刻。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经历的最大灾难。这个事件对多个领域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包括全球化、实体经济、贸易与能源。当然,最首当其冲的,我认为是人们对医学的态度和公共卫生的变化。而这个过程中,最有可能是最大受益的,就是中医。因为事实和疗效摆着那里,在西医没有特效药之前,就是中医在支撑。其实,人类与疫情的抗争一直存在,在没有西医的年代的,中国人民一直是靠中医独撑局面。整部中医的历史,很大一部分就是与疫情抗争的历史。据有的医史专家考证,清朝之前,中国大地上平均每6.5年就有一次大型的流行病。每个朝代的医官很大一部分责任就是控制这个疫情。因为封建社会的疫情很容易引起流民,进而产生农民起义。宋朝的皇帝赵光义就是中医的铁杆,宋朝官方还倡导修撰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赫赫有名的藿香正气和逍遥散,就出自其中。我们今天把传染性疾病叫XXX病毒,比如H5N1病毒,比如冠状病毒,在中医里,这些被统称为疫病,或者瘟疫。中国在几千年前就记载了人对疫情的认知和抗疫方略。《黄帝内经》算是中医的经典源头之一,它上面对疫情的记载非常精准。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上述这句话就出自《黄帝内经》,它说得很清楚:疫情以来,具有强大的传染性,无论大小,症状相似。我们今天说,症急救其表,疫情就是因为症急症相似,所以救表就变得很重要。源头在于黄帝内经的观点。总体应对思路是怎么样的呢?《黄帝内经》又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核心思想就是:正气内存,积精累气。当然,这个思想在后来被发挥,其中第一个发挥者就是张仲景。张仲景被称医圣。请注意,中国有各种各样圣人,关羽是武圣,杜甫是诗圣,王羲之是书圣,吴道子是画圣,苏东坡是词圣,张仲景是医圣。其中,张仲景这个圣跟其他圣都不一样。其他领域的圣属于德艺双馨,在那个领域的水平达到巅峰者,但无法“垄断”那个领域,而张仲景作为医圣,他不但医学水平达到巅峰,而且几乎“垄断”了中医。可以这样说,从古至今的中医,自仲景以来,其行医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个没用过张仲景的方子的。其他领域很难出现这种情况,不按照王羲之写法的书法家很多,不按照杜甫诗歌节律的诗人也很多,武术不同于关羽的更多,但不尊法张仲景的中医,几乎没有。即使反对张仲景的,也经常用张仲景的方子。所以张仲景在中医领域的地位,类似释迦牟尼。这么一个医圣,怎么从事中医的呢?因为疫情!张仲景家族当时正遇疫情,一个家族中多人,三分之二死于疫情,其中的70%死于伤寒。目睹此情此景,张仲景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苦。但是他没有仅仅顾着发泄,而是寻找战胜疫情的方法。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在于,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向大自然屈服,大禹治水如此,后羿射日如此,愚公移山如此,张仲景研究对抗疫情的方法也是如此。励精图治,张仲景研究出一套医学体系,取名“伤寒论”,当然该体系治疗范围超过了传染病,还包括很多杂病,但张仲景最初的起心动念就是因为传染病。《伤寒论》一出,中医光芒四射。之前的中医,特别是《黄帝内经》偏于道,使用起来需要功底和方法,而《伤寒论》的问世,一下子把方法论和具体的操作展现在人们面前。有人歌颂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其实中医领域,如果天不生仲景,也是万古如长夜。《伤寒论》问世以后,很多医家得之如宝,甚至有的江南医生秘不示人,因为这是绝招。我本人初学伤寒论的时候,感觉拳拳到肉,刀刀见血。没有一句废话,全部都是什么病、什么原因、什么症状、用什么药、多大用量。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干净!干脆!张仲景确立的治疗疫情的医学体系影响中国几千年,直到今天,直到武汉的抗疫,用到的核心方子,仍然是张仲景的。当然,抗击传染病在后世也有补充和发展,巨大的贡献要等到明清时代了。首先是吴又可。前些年,有个电影叫《大明劫》,如果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这个电影说的就是吴又可,是冯远征主演的。如果说张仲景既研究传染病又研究杂病,那么吴又可可以说最大的贡献就是专门研究传染病。任何一门医学,如果机械的继承就容易出问题。张仲景因为名气太大,很多人对伤寒论的方子不敢活用,仿佛改一个字就不是伤寒。就像今天的龙头战法,有些机械派认为只有连板的、秀强股份那样的股才是龙头,你买个不连板的,类似宁德时代、浙江龙盛那样的股票,他都说你不是龙头战法。所有领域都不能机械。医学尤其如此。吴又可年代治疗传染病也面临这种情况。历史记载:年,大明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又可就想,能不能跳出张仲景的伤寒论来看疫情。由此,他开启了“外求法”,就像今天研究病毒一样,吴又可研究引起疫情的致病源,他把它叫““疠气”,他创立一个新的方子来治疗“疠气”,这个方子叫达原饮,原方如下: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吴又可又来把他的医学认识写成一本书《瘟疫论》,在瘟疫论中,他这样解释他的方子: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气,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四品,乃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这个方子之妙,不亚于张仲景的小柴胡汤。目前我国治疗冠状病毒,不同地区开的方子不用于。北京的专家、浙江的专家和广东的专家,给出的治疗方案大多数出自伤寒论里的方子,但我看到某些报道中,医院和福建的一些治疗冠状病毒的方子,则是《瘟疫论》的方子,若明若暗地有达原饮的影子,足见这个方子的生命力。吴又可之后,又出一个大家,也姓吴,叫吴鞠通。他是清朝山阳医派创始人,是乾隆年间人士。他有一点跟张仲景很像,就是经历家人变故,发奋学医。恰好他有机会参与清朝《四库全书》中医学部分的抄写和校对,接触了很多医学书籍。特别是他看了吴又可的《瘟疫论》,对他治疗传染病的想法有了很大的刺激。吴鞠通后来把他的研究全部写入《温病条辨》之中。《温病条辨》是自《伤寒论》之后,几乎是唯一能与古人媲美之书,足见吴鞠通的贡献。吴鞠通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三焦辨证医学体系。在中医界,《黄帝内经》叫内经派,张仲景开启的叫六经辨证派,后面叶天士开启了卫气营血派,再后来还有脏腑辩证派,能够立宗称派的,都不可小觑。吴鞠通就是开启三焦辨证。什么叫三焦?三焦就是将人体“横向”地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以心肺为主,中焦以脾胃为主,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及膀胱。三焦辩证多传染病传染过程,分析得很清楚: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始上焦,终下焦。同时也确立了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降不安;治下焦如沤,非重不沉。目前流行的冠状病毒,主要症状就是在上焦,就是肺部。上焦、中焦和下焦的思维,我后来还应用到龙头战法的思维体系。就是一个龙头的顶部、腰部和底部。治上焦如羽的思想,让我明白龙头高位仓位如羽,就是高位一定要轻仓。书归正文,温病条辨为后世做出了巨大贡献,银翘散、桑菊饮、犀角地黄汤等等就是这本书留下的方子。与吴鞠通同代还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医学大家,虽然他不是以治疗传染病为主,但是他对传染病的认知,对温病的贡献,特别是他的医学实战水平,超过了当时所有的医家,这个人就是:叶天士!叶天士人如其名,天生异禀,神悟绝人,国士无双。他是温病领域的集大成者,理论水平和实战水平都是天下无绝。叶天士非常善于治疗当时的传染病,也善于治疗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叶天士提出卫气营血理论,是卫气营血辩证的开创者。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包心”。你品,你细品,这是不是跟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一样?叶天士把它的成果写成《温热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我刚学中医那会,跟很多中医交流,大家提起叶天士,无不佩服。叶天士在中医的江湖里,有个说法,就是他的实战水平高,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实战派。实战水平高到什么程度呢?能够起死回生,经常从棺材里救人。他的名气太大,以至于不是在看病,就是去看病的路上。他的很多医学著作都是行医过程中口述,由他的学生来整理。好,上述都是古代,无论古代医家多么发达,我们也没有办法见证,更没有亲历者。下面,历史进入新中国,与瘟疫的斗争同样留下各种佳话,不过这种佳话就有实锤的文字来见证,更有亲历者目前还健在。第一位治疗疫情的大家就是蒲辅周。蒲辅周是民间顶级中医高手,后来进北京,曾用白虎汤给毛主席治疗过发热,也曾用五苓散+人参给周总理治疗过病。今天的中医界狂人很多,但提起蒲辅周没有人敢狂。因为蒲老的水平可谓泰山北斗。蒲辅周治疗疫情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治疗乙脑。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说乙脑,最害怕的字眼好像也是乙脑。新中国后,乙脑曾经在河北一带流行。当时的西医哪里有这么发达,中医必须临危受命。蒲辅周临危受命,组建医学小组。我看过一些资料,蒲辅周治疗乙脑用的方子好像是白虎汤、杏仁滑石汤、三仁汤当时用的大锅熬制中药,有点像电视剧里大锅熬制米粥的场景,俗称中药漫灌。其实这次武汉疫情的控制,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人人给一袋熬制好的中药,搞中药漫灌。学的就是蒲辅周。为什么这次武汉疫情能这么快的控制?就与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就是:薛伯寿。薛老是蒲辅周的徒弟,跟着蒲辅周见证他治疗。这次武汉疫情,前线的很多中医一直跟薛伯寿紧密联系,薛老在后面指挥。可以说这次武汉前线中医的治疗,是中医界几个大佬集体的智慧。解放后另外一个疫情大家是刘渡舟。刘渡舟刘老,我不止一次的提起他,他的中医造诣登峰造极。有一本叫《医宗金鉴》的书,非常厚,刘渡舟能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背下来。非常了不起。刘渡舟是伤寒大家,各种病都很拿手。不过,刘渡舟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治疗各种中毒。以前我们国家化工厂的技术比较落后,经常有中毒事件,每当这些中毒事件发生的时候,很多人都想起刘渡舟。说起来也奇怪,医院,那么多西医,大家最先想到的居然是刘渡舟。刘渡舟的一个传人叫郝万山,目前还健在,据他回忆,他跟刘渡舟去看病,遇到中毒事件,刘渡舟能瞬间背出一两句《伤寒论》上的原话,十分精辟地总结病人的症状,然后该用陷胸汤用陷胸汤,该用白虎汤用白虎汤,效果非常神奇。《伤寒论》的原话,一般人听不明白。有几次刘渡舟引用其中话教郝万山,然后让郝万山开处方,病人吃了就好了。当地的老百姓听不懂刘渡舟的话,只见刘渡舟念念有词,还以为刘渡舟用咒语治病呢。一时引为佳话。所以,当武汉疫情开始的时候,我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刘渡舟。我不止一次地跟朋友说:如果刘渡舟还在......不过,虽然刘渡舟不在了,但中医并没有凋零,这次武汉疫情中,居然冒出了好几个中医高手。他们在治疗武汉疫情过程中,身先士卒,用方精准,让人叹服。他们到底谁?他们到底用的是什么方子?我们下回分解。8、中医与疫病(二):云中谁寄锦书来幸好有中医!湖北疫情才控制得这么快。本次疫情,中国可谓闪卷考试,没有准备、没有别国经验可供参考,完全无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过程中,中医起到了特别的作用。我记得新冠病毒之初,笼罩在中国人头上的除了新冠病毒之外,还有一个东西,那是一句话:没有特效药。“没有特效药”这句话的恐怖性甚至大于新冠病毒本身,它仿佛是上帝的宣判。但,这是西医的说法,中医不认!为了搞清楚中医在治疗新冠病毒方面的真正情况和效果,我亲自给很多人打过电话,包括直接给新冠病毒治疗的医生,我特别在乎西医的观点,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反中医的,他们的认可,更代表我的统计不是偏差的。当然,我也在乎中医的观点。我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样的。西医一开始排斥中医的治疗方案,很多病人也不喜欢喝中药,特别是受过“科学教育”的年轻患者,不喝中药。这咋整?中医也不能勉强人呀,如果病人拒绝喝中药,西医拒接配合(西医占中国医疗系统比重绝大数),中药根本没有办法强制推行。更别提后来91.91%的病人都喝中药,这绝对不是强制或者靠权力所能解决的。那靠什么?靠疗效!在西医没有特效药之前,中医只能用疗效慢慢取信于西医同仁,取信于患者。问题是,你得给中医施展技艺的机会。之前西医界绝大多数人是歧视、反对中医的,中医介入与疫情的治疗是受到西医抵制的。中医首先要解决的西医的阻挠问题。关于这方面,我听到不同的应对之策。也就是在遇到西医反对和患者拒绝配合时,不同的中医施展了不同的化解之策。其中有一个案例值得我去重点写一写。北京援助湖北的医疗队中,有一批中医专家,好像是北京中医医院,他们来到湖北提出跟西医比赛,也就是说,西医用西医的,他们全部用中医的,看看谁治好的病人多,谁治疗得快,谁的副作用少。武汉的一个西医反应说,当时北京的那批中医特别自信,敢于写保证书。比赛的结果大出西医意料,没有想到中医的效果这么好。不过这个比赛没有进行多少天,因为这事被领导知道,领导当即阻止比赛这个事情。领导给出的意见是:中西医结合。不过,当事人完整转述给我的话是,比赛那几天,中医比西医效果好。后来的事情就是各个地方都宣传,中西医结合,不要中西医对立。不过,中西医结合程度也不一样结合。医院,几乎全部是中医治疗,虽然也对外宣传中西医结合,但结合的部分仅限于量体温、检测、抽血这些东西,主要治疗就是中药。医院和科室,几乎也都喝中药。后来给出的权威数据是,湖北91.91%的病人都喝中药。这次中西医结合,应该说是中医彻底地融入治疗方案。那么,中医为什么有这种效果,或者说中医为什么这么自信?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非典过程中,锻炼了中医。非典最麻烦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广东,一个是北京。而北京和广东是中医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我们今天的人回忆非典,印象中好像全部都是西医的功劳,岂不知中医在这个过程的表现得更出色。邓铁涛率领的中医队伍,对3年非典病人的救治,其结果是:0死亡0感染0后遗症须知,当时邓铁涛坐镇的广州中医院和广东省中医,医院,医院有严格的数据和档案系统,这三个零可是有证可查的。有一个人可以作为铁证,那就是张忠德,其治疗过程,我们看段文字,这段文字是一段视频的文字版:3年3月医院3年3月1日,在紧张工作了一天后,医院急救科主任张忠德在临下班时,又迎来了一个重症患者。有一个老人家来了,70多岁的,他来到这里就呼吸衰竭,马上就要抢救,我们几个人就给他插管上呼吸机了,结果这个病人没抢救过来,死了,死了以后第三,第四天我们参与抢救这个病的医生、护士、麻醉师、护工全部发烧了。后来张忠德医生才得知,那位老人是“非典”患者,而自己在那次急救中被感染了。我第二天就去了ICU,3月2号就去了ICU,我记得很清晰。高烧!腹泻!呼吸困难!呼吸科的林琳医生看见张医生的状况心里也非常焦急。很快就进入了呼吸衰竭的状态。情况越来越紧急,张医生被插上呼吸机。我呼吸不了,就像给别人掐到脖子一样的。当时那护工看到我们几天吃不下东西,那护工就喂我们吃一汤勺那个汤,我就喝完这一汤勺汤下去要喘几分钟才能够停顿下来。动一动,翻一个身都不行,心跳得很厉害。这样的情形,连有着丰富经验的林琳医生,也是前所未见。林琳主任就当时的情况请教了她的老师,著名的中医大家邓铁涛老先生和南京的名医周仲英教授,两位教授非常有经验,周教授鼓励林琳不要着急,根据张忠德的症状,以不变应万变,大胆用药;邓教授认为,这次“非典”在中医看来就是一种温病,这种温病属于寒邪内侵,应该用生阳发散之法,不要用抗生素,抗生素是苦寒之物,对这种病使用效果不会好,现在从临床效果来看,不要用中药作为辅助治疗,而是必须主要用中药来缓解症状。可是,用传统医药对付这个现代医学都无法打败的对手,能成功吗?目光从呼吸机上转移开,林琳医生赶紧跟进中药治疗,分析张医生当时的情况,她认为需要大补中气,然后清热去湿,宣肺平喘。比较大的一个药物,一个就是北杞、党参这类的药物,另外的话,清热解毒的话,他当时还用一些大黄,用一些大黄来清洁体内的热毒,然后一些石膏、藿香、薏米、杏仁、蔻仁、葶苈子这些止喘的药物。那么还有一些活血的药物,就是改善这个肺部的循环,那么促进他炎症吸收。一连四天,张医生仍然在痛苦中煎熬,到了第五天,情况突然有了变化。好像有人压着你胸一样几天呼吸不了,突然间很宽松,那个胸能够打开来,那个气体能够进去了,那种生的欲望,生的希望,不经过的人是理解不了的。张忠德医生是医院的一名急救科的医生,他因此不幸感染上了“非典”,但是他又因此幸运地最早得到了中医药的及时救治。上述文字细腻地记载了邓铁涛指导林琳给张忠德治疗的过程,包括用药和患者感受。为什么这么详细地说张忠德,主要有两个目的:1、很多非典病人虽然被西医治疗好了,但有很多后遗症,特别是股骨头坏死。这个不方便多说,想了解的可以自己去百度。不过,经过中医治疗的,就没有这么多后遗症。张忠德就是被中医治疗好的,他得的非典是中医给治好的,不但没有后遗症,今天还能承担非常繁重的工作。怎么来证明?现在,他正在武汉救治病人呢,其工作强度超过很年轻人,这就是最佳的证明。如果骨头有问题他能做到吗?他现在的职务是医院副院长,每天都奋战临床一线。他以自己的例子说明,中医治疗好的非典病人,无副作用。2、张忠德到武汉了,他跑到武汉最前线来帮助武汉抗疫。这说明什么?当然说明身体好,非典的后遗症完全没有。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他的爱心和特殊性,他在这次援助湖北的医疗队伍中起到一个其他人无法起到的作用,那就是现场说法,以自己为例子。很多西医不是不信中医吗?张忠德说,你看看我,得过非典,我是被中医治好的。很多患者不是人心惶惶,不信中医吗?张忠德说,你看看我,就是中医治好的,你们要有信心,中医能治好非典,也能治好你。医院,往病人面前一站,就是一副很好的中药!张忠德参加过非典救治,得过非典,又被中医治疗好,他对中医参与非典有非常完整的认识,对中医治疗传染病,有最一线的研究和切身体会。这些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其他中医,包括北京的中医,很多也参加过非典救治,他们对传染病的认知,是有经验的。二、中医这次准备得很早让我感动的是,本次很多中医大家都是第一时间抵达武汉:仝小林,1月24日抵达武汉张忠德,1月24日抵达武汉张伯礼,1月27日抵达武汉如果只是仅仅看看上面的时间,都是冰冷冷的数字,但是如果我再给你一个时间,你就知道这几天的重要性。1月24日是中国除夕。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赶在大年三十到武汉的。那个时候你我在哪里?在家里过年呢。武汉封城是哪一天?1月23日。他们1月24日赶到,几乎是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张伯礼虽然晚几天,但他已经72岁高龄了,当时还有胆方面的病。之所以重点提这三位,是因为他们三个在本次抗疫过程中起到特殊的作用。仝小林,院士;张伯礼,院士;张忠德,医院副院长,曾经的非典病人,又被中医治疗好的非典康复者。不过,还有一位,虽然没有来,但是在后方出谋划策,这个人我们上次说过,今天再提一下,那就是:薛伯寿。为什么提薛伯寿,因为他是传染病治疗高手,中医界顶级人物蒲辅周的亲传弟子。我有学生找过他看病,据说他对病人非常好。这四位:仝小林、张伯礼、张忠德、薛伯寿,在本次抗疫中,很早就研究观察武汉病人的情况。据张伯礼说,最开始,他虽然没有去现场,但他们跟武汉一线的医生一直保持联系。不但武汉,当时其他地方的发烧病人,张伯礼他们也一直观察。特别是张伯礼与仝小林,他们弟子满天下,今天的通讯又很方便。一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gx/6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厚朴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