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方法度
诗词有格律,组方也有法度,所谓有法度,是指治疗疾病的法则和从众多方剂中总结出来的治疗规律。试观仲景之方,不仅配伍谨严,用药精当,而且体现了方以法立,法以方传的治疗体系。举凡麻黄汤的汗法,承气汤的下法,小柴胡汤的和法,四逆汤的温法,白虎汤的清法,炙甘草汤的补法,抵当丸的消法,瓜蒂散的吐法等,无不皆然。其间尚有对方药升降浮沉的观察,性味亲和的选择,主辅适当的安排,佐使量材的驱遣,分量多寡的裁酌等,含有不少精蕴。如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3方都君以麻黄,臣以杏仁,使以甘草,配桂枝,则名麻黄汤,为治伤寒表实无汗之方;伍石膏,则名麻杏石甘汤,为治风热郁肺喘而汗出之方;合苡仁,则名麻杏苡甘汤,为治风湿痹痛日晡热甚之方。一药变则全方作用随之而变,主治证候亦异。即是相同药物的方剂随着剂量的变更,治疗作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金匮要略》中的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同是大黄、厚朴、枳实3味药组成。小承气汤,大黄用量倍于厚朴,目的在于泄热通便;厚朴三物汤,厚朴用量倍于大黄,目的在于行气除满;厚朴大黄汤,厚朴大黄倍于枳实,目的在于开胸泄满。可见3方药味相同,只是分量各有偏重,则治3种不同的病证。仲景这些组方法度,均示后人以规矩,我们应该勤加探求。为什么有的同志开方用药多而杂呢?我们认为对组方法度研究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提清热解毒就蒲公英、紫地丁、大青叶、板蓝根、银花、连翘一股脑儿开来,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如果遇有复杂证候,更是东加一味,西添一味,垒床架屋,药味重复,成了无制之师。这样就很可能导致“粗工不解读,妄意施用,本以活人,反以害人”之咎。由此可见,一张处方如果没有法度,就会散漫无穷。只有以法统方,方以法立,才能丝丝入扣,得以精纯。
以上内容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本文参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九大名医经验录系列:周凤梧》(刘持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购买途径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天猫,京东,当当等各大网站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gx/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