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药是古代“丝绸之路”交流发展逐渐传入中国的传统药物,补充并丰富了我国药用资源。为积极倡导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外来香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大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群健康用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梳理了香药的“一带一路”溯源及目前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从中医功效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并总结常用代表性香药的香味物质基础、功效及临床用途;并提出香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策略,以促进其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医药文化自信。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导下,我国香药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政治文化交流与商贸交易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民族医药产业振兴,将民族医药产品推向世界,更好地服务沿线国家广大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群健康保健。本文查阅大量文献,梳理了香药的“一带一路”溯源及功效;在此基础上,从中医功效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并总结常用代表性香药的香味物质基础、功效及临床用途;分析了我国香药目前研究现状,指出民族药香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并提出香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策略,以促进其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医药文化自信。
1香药的“一带一路”溯源
1.1香药的历史渊源
香药即香料药物,也称“舶药”,广义的香药是古西域(阿拉伯人及波斯人等)用以治病疗伤、防病养生,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多为海上舶来品;狭义的香药是指有香味的药物[1]。
据文献报道,中国的香药文化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2-3]。在《四库全书?香乘》卷一中就记载“香最多品类出交、广、崖州及海南诸国,然秦汉巳前未闻,惟称兰、蕙、椒、杜而已,至汉武奢广尚书郎奏者始有含鸡舌香及诸夷献香种种徵异事”。形象地说明了“香品”类的来源及在古代的发展。从古至今,文献记载着很多文人墨客、高僧大德以香为伴的实例,他们对“香”推崇备至[2]。正是我国源远流长的“香文化”为“香药”这种舶来品在我国生根发芽奠定坚实的基础。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大融合、大繁荣时期,唐朝政府加强了与中东、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交流和联系,也是外来“香药”的主要消费者。随着香药的大量引入和使用,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即现在的海关)”负责香药等外来药的管理[3]。唐宋时期香药贸易繁盛,香药药效及香药相关方剂记载的医药典籍颇多,如唐代《新修本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均收载了大量波斯、大食医药。但流传至今,香药医药典籍流失严重。目前,据考证,唐末五代医药学家李珣所编撰的《海药本草》中收录香药相关医方最多,原书6卷,南宋末年亡佚。经后人辑录,现存佚文中收录香药种,中医药中常用香药约40余种,书中对药物的香气及功效均有详尽的阐述[4]。唐代郑虔著《胡本草》为收藏西域药品的专著,唐末战乱亡佚。宋朝为了与阿拉伯各国通商贸易、促进香药输入,在广州、泉州、宁波、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等贸易机构,并制定出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对经营香药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如《宋史?食货志?香》中记载:“大食蕃客罗辛贩乳香直三十万银、纲首蔡景芳招诱舶货,收息钱九十八万银,各补皿信郎。闽、广舶务监官抽买乳香,每及一百万两转一官,又招商入蕃兴贩,舟还在罢任后,亦依次推赏”。正是这些招商措施的相继实施,为中阿医药文化尤其是外来香药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使香药输入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4]。元明时期著成的《回回药方》中记载香药的方剂也颇多,如沉香末子、乳香饼子、檀香膏等。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阿拉伯传入香药80余种,芳草类中药13种,香木类15种。据统计,至元明清时,香药传入我国的种类多达种[5],上至皇宫贵族,下至百姓黎庶,香药的使用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香药的开发和利用也重新焕发生机。现阶段在国家“一带一路”倡导下,香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香药的发展和复兴必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1.2香药的功效演变
在古代,西域地区居民常使用香药进行治病疗伤、养生。香药传入我国后起初主要用以熏衣除臭,在我国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及佛教传入我国后,香药才逐渐转为药用。香药的功效演变与我国“一带一路”发展理念有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
香药贸易兴盛于盛唐和五代时期,唐朝开放的国策致使香药贸易逐渐繁荣,至宋元明清时,香药已深入我国的所有阶层,种类也增加至数百种,随着贸易的繁荣,香药的功效也越来越多。因此,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我国中医药技术的不断提升,香药这种舶来品在我国完成了由单一的熏衣除臭、清洁到日化、保健品、食用及医疗等广泛用途的转变。如在先秦文献《山海经》中记载薰草“佩之可以已疠”;而在《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种药物中,也有不少为芳香药物;另有名医华陀使用麝香、丁香等制作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患者的居处,以此治疗肺结核、吐泻等疾病[6]。这些实例充分说明了香药的功效演变,并在我国古代防病治病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香药的“一带一路”溯源及功效演变见图1。
2常用香药
香药是多类不同功效药材的总称,不同药材在功效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香药的功效主要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安定、调节胃平滑肌、利胆、增加血流量、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律、调节微循环、抗菌、消炎、抗凝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热病、心脑血管、骨科、外科、妇科等疾病的治疗[7]。如热病多由病原菌、病毒及其细菌内毒素引起,而现代医学证明香药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以及抗炎活性,可以从根本上控制并缓解热病症状[8]。本文从中医功效角度阐述香药在解表、化湿、理气、开窍、活血、温里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2.1解表香药
2.1.1常用解表香药解表为中医理论名词,临床上表证一般以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为主要表现,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9]。而解表药物具有发汗解热、增强体表血液循环、抗菌、抗病毒、镇痛、止咳祛痰、健胃利尿等诸多功效。解表香药即为具有解表功效的香料药物,常见的解表香药有北细辛AsariRadixetRhizoma、辛夷MagnoliaeFlos、野菊花ChrysanthemiIndiciFlos、柴胡BupleuriRadix、祁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羌活NotopterygiiRhizomaetRadix、薄荷MenthaeHaplocalycisHerba、紫苏PerillaeFructus、荆芥SchizonepetaeHerba、石香薷MoslachinensisMaxim.、桂枝CinnamomiRamulus和茉莉花JasminiSambacFlos等。常用解表香药如图2所示。
2.1.2代表性解表香药的香味物质基础在常用解表香药中,柴胡为其典型代表,其主要药用部位是根,挥发油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柴胡具有抗癌、解热、抗微生物、抗病毒、保肝、免疫调节的作用[10]。柴胡主要挥发油成分有2-正戊基呋喃(2-pentylfuran,1)、月桂醛(dodecylaldehyde,2)、镰叶芹醇[(+)-alcarinol,3]、乙酸十二烯(dodecan-1-fylacetate,4)、斯巴醇(spathulenol,5)、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oxide,6)、α-蒎烯(α-pinene,7)、柠檬烯(limonene,8)、反式-β-罗勒烯(trans-β-ocimene,9)、顺式-β-罗勒烯(cis-β-ocimene,10)和β-榄香烯(β-elemene,11)[11]等,主要挥发油成分的化学结构见图3。
2.1.3功效及临床应用解表香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如细辛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脉管炎、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鼓膜炎、过敏性鼻炎、耳聋、牙痛、口腔溃疡、泪囊炎、弱视、痛经和阳痿等[12];辛夷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13];野菊花用于治疗感冒、呼吸道感染[14];白芷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等[15]。
2.2化湿香药
2.2.1常用化湿香药中医理论名词早有芳香化湿之说,其药可燥湿理气和中。常用辛香走窜、温燥之药以运脾化湿,即以芳香化湿法施治湿阻脾胃证而取效[16]。化湿法作用于中上焦,主要针对中焦脾胃病变,其次为上焦心肺病变[17]。常见化湿香药有厚朴MagnoliaeOfficinalisCortex、广藿香PogostemonisHerba、苍术AtractylodisRhizoma、佩兰EupatoriiHerba、白豆蔻AmomunkravankPierreexGagnep.和砂仁AmomiFructus等,常用化湿香药见图4。
2.2.2代表性化湿香药的香味物质基础广藿香为芳香化湿中药之代表,其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18]。作为我国常用的化湿类香药,广藿香长期用来治疗疲劳、暑热、恶心、呕吐和腹胀等[19]。其主要香味物质基础为挥发油成分,有α-蒎烯(7)、柠檬烯(8)、α-异愈创木烯(α-guaiene,12)、丁香酚(eugenol,13)、广藿香醇(patchouloalcohol,14)和广藿香酮(pogostone,15)等[20],化学结构见图5。
2.2.3功效及临床应用化湿香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厚朴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21];广藿香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22]。
2.3理气香药
2.3.1常用理气香药中医将用来调理气虚、气逆、气滞等疾病,疏畅气机,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气虚证是中医辨证中最常见的基本证型之一,在《内经》中就有对“气虚”和“气不足”的阐述[23]。气虚证主要表现为机体或脏器功能低下;气滞、气逆病证主要表现为机体或脏器功能障碍。针对气滞予以疏泄理气;气逆予以平冲降逆;气虚治宜补气调血[24]。理气香药具有舒畅气机、行气、降气等多种理气效果,能够很好地针对各种气机不顺、气行不畅的疾病。常见的理气香药有木香AucklandiaeRadix、檀香SantaliAlbiLignum、香附CyperiRhizoma、甘松NardostachyosRadixetRhizoma、沉香AquilariaeLignumResinatum、陈皮CitriReticulataePericarpium、青皮CitriReticulataePericarpiumViride、枳实AurantiiFructusImmaturus、佛手CitriSarcodactylisFructus、乌药LinderaeRadix、玫瑰花RosaeRugosaeFlos、绿萼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素馨花JasminiFlos、郁金CurcumaeRadix、芫荽CoriandriHerba和薤白AlliiMacrostemonisBulbus等。常见理气香药的药用部位见图6。
2.3.2代表性理气香药的香味物质基础木香作为理气香药的典型代表,是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为中药常用商品[25]。中医常用以木香为主的药物治疗脾胃、行气等方面相关疾病。目前对木香类药材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挥发油的研究[26]。木香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葎草烯(α-caryophyllene,16)、芳樟醇(inalool,17)、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lactone,18)、木香烯内脂[(+)-costunolide,19]、榄香醇(elemol,20)、木香醇(costol,21)、异土木香内脂(isoalan-tollactone,22)和木香匝醛(saussureal,23)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香的药用物质基础挥发油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湿热、泻痢解痉、降压和抗菌等作用[27-29]。木香的主要挥发油成分结构见图7。
2.3.3功效及临床应用理气香药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如木香治疗胃炎、胃溃疡、肝炎、反流性食管炎、痢疾、皮肤病以及某些口腔疾病[30];芫荽可用于感冒鼻塞、痘疹引发不畅饮食乏味、齿痛等[31]。
2.4开窍香药
2.4.1常用开窍香药中医认为凡是能治疗窍闭证的药物统称为开窍药,开窍药中犹以芳香开窍药(开窍香药)为重。常见的开窍香药有麝香Moschus、龙脑香(冰片)BorneolumSyntheticum、安息香Benzoinum和苏合香Styrax等。目前中医常用开窍香药见图8。
2.4.2代表性开窍香药的香味物质基础龙脑香即冰片作为我国一类名贵中药,为开窍香药的典型代表,中医理论认为冰片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因此冰片多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32]。冰片的药用物质以挥发油和萜类成分为主,主要有β-榄香烯(11)、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24)、古柯二醇(erythrodiololean-12-en-3,28-diol,25)、葎草烯(α-caryophyllene,26)、积雪草酸(asiaticacid,27)、龙脑香醇酮(dipterocarpol,28)、麦珠子酸(alphitoticacid,29)、齐墩果酸(oleanicacid,30)和右旋龙脑(borneol,31)[33]等,具体化学结构见图9。
2.4.3功效及临床应用临床上常用开窍香药麝香等,主要用于热病惊风、卒中神志昏厥、神昏谵语等脑病的治疗[34]。
2.5活血香药
2.5.1常用活血香药中医主张气行则血行,故香药还可行气活血,以开经络之壅遏,从而活血止痛[35]。具有活血效用的香药称为活血香药。常用的活血香药有姜黄CurcumaeLongaeRhizoma、乳香Olibanum、苏木SappanLignum、降香DalbergiaeOdoriferaeLignum、川芎ChuanxiongRhizoma、藏红花CrociStigma和没药Myrrha等。常用活血香药见图10。
2.5.2代表性活血香药的香味物质基础乳香为活血香药的代表,来源于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bhaw-dajiana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18,36],应用广泛。在古代,乳香是祭祀用的重要焚香之一,也是一味常用中药。乳香自秦汉时期传入中国,其后逐步总结出以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其主要功效,主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等[37]。其含有的主要挥发油成分为α-蒎烯(7)、柠檬烯(8)、α-侧柏烯(α-thujene,32)、崁烯(camphene,33)、桧烯(sabinene,34)、β-蒎烯(β-pinene,35)、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36)和月桂烯(myrcene,37)[38]等,化学结构见图11。
2.5.3功效及临床应用常用的活血香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是治疗多种疾病的关键药之一。如藏红花治疗肝病、卒中、心脏病、癔症、痈肿等疾病[39]。
2.6温里香药
2.6.1常用温里香药温里药是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治疗里寒证的一类药物。本类药物味辛而性温热,主入心、脾、肺、胃、肝和肾经,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痛、助阳和回阳等作用,为临床温里剂的主要组成药物[40]。温里香药为温里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见的温里香药有肉桂CinnamomiCortex、吴茱萸EuodiaeFructus、荜澄茄LitseaeFructus、荜茇PipersLonggiFructus、花椒GenkwaFlos、肉豆蔻MyristicaeSemen、小茴香FoeniculiFructus、丁香CaryophylliFlos和高良姜AlpiniaeOfficinarumRhizoma。常见温里香药如图12所示。
2.6.2代表性温里香药的香味物质基础荜茇为常用温里香药,是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longumL.的未成熟的果穗;主要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我国云南有野生,海南岛有栽培[41]。荜茇作为一种常用香药,其主要挥发油成分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38)、苯丙酸(3-phenylpropionicacid,39)、胡椒碱(piperine,40)、胡椒新碱(piperanine,41)、墙草碱(pellitorine,42)、胡椒酸甲酯(methylpiperate,43)和pipernonaline(44)等[41],荜茇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构见图13。
2.6.3功效及临床应用常用温里香药在临床上应用也十分广泛,如肉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脘腹冷痛及小儿脾虚流涎等症[42]。
2.7其他香药
其他常用香药如茵陈ArtemisiaeScopariaeHerba、迷迭香RosmariniHerba、好望角芦荟AloeferoxMiller、艾纳香BlumeaeBalsamiferaeFoliumetCacumen、胡桐泪ResinaPopuliEuphraticae、补骨脂PsoraleaeFructus、松香ColoPhonium、青蒿(黄花蒿)ArtemisiaeAnnuaeHerba、菖蒲RhizomaAcoriCalami、龙涎香AmberaGrisea、血竭DraconisSanguis和艾叶ArtemisiaeArgyiFolium等,一般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补血、补肾助阳等不同于上述香药的功效,其他类香药如图14所示。
常用香药来源植物名称、所属科、药用部位、功效及临床用途见表1。
3香药的研究现状及开发策略
3.1研究现状
香药种类繁多、功效多样,且早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初就传入我国,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将这种舶来品应用在医疗、日化、保健品等多种领域,可谓物尽其用。但是却存在资源分布不集中,传承不足,表现为“分散广、集中难”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的复兴,在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有关香药入药的研究逐渐增多。现今,香药已在医疗、日化和保健品等多个领域均有所开发利用[8]。众多研究结果表明香药对变应性鼻炎、口腔黏膜疾病、缺血性脑损伤、心脑血管疾病及骨科、外科、妇科疾病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老龄化人口健康问题也日益严重,面对老龄人口多发的骨科及心脑血管疾病,香药相关研发的药物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开发点[35]。但是香药的发展也经过多次断代,发展和研究存在以下问题:①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全盘西化运动中,使得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同糟粕被一起舍弃,绵延千年的“香文化”和香药亦在其中,从而导致香药的发展出现断层,甚至又回归至其最初的熏香用途,这无疑是对香药资源的巨大浪费。②尽管香药在古丝绸之路兴起时便传入我国,但是受地域、经济、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传统香药仅在当地居民中通过口传心授等方式流传使用,文献资料研究和记载有限[3]。
3.2开发策略
以上存在的问题充分地说明了香药研究仍处在基础研究阶段,香药资源仍未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香药迎来了全面复兴的历史机遇。笔者对香药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几点建议:①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现有国内外古典医籍中记载的香药名称、功能主治、相关药方等信息,建立起香药资源档案。从药用部位、学名、俗名、产地、主要功效和方剂等方面进行统计完善,加强香药各类物质的基础研究,整合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源库;对于文献资料有限且仅在当地口传心授的香药,要做好实地调查工作,明确药材使用方法及用量,构建标准质量体系;另外,可与阿拉伯地区国家进行合作建立全球国家共享的香药数据库,为世界香药交流发展提供桥梁。总体而言,研究工作者需要将香药的发展研究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在研发香药产品的同时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香药入药方面知识的普及宣传,或许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香药的潜在价值。②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支持下,中药出口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香药出口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加,中药出口国外受众者主要为海外华人华侨,且多作为膳食补充剂进入海外市场。针对这些特点,香药未来开发研究方向可选择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口,打开国外市场,在海外华人华侨中形成口碑宣传,让民族药真正“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健康用药,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香药影响力。③在大健康产品研发的背景下,积极探索香药研发的新思路,创立香药相关品牌,推出香囊、香水、香药化妆品等产品,明确定位青年女性为主体受众,打开日化保健领域香药市场,在年轻人群中进一步扩大香药的影响力,增强民族医药文化自信。
4结语
本文梳理了香药“一带一路”溯源、资源、功效等研究现状,共统计了66味香药,根据这些香药的中医功效将其分为解表药、化湿药、理气药、开窍药、活血药、温里药、其他类进行概括整理,对常用的香药的药用植物来源、药用部位和功效等进行详述,并对每一类中具有代表性香药的香味物质基础进行阐述;对香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塑香药研究辉煌、探讨研究方向势在必行,旨在为香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增强民族医药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略)
来源:马迪,郝妍妍,陈旭阳,李建银,张军民.香药“一带一路”溯源、资源开发及功效探讨[J].中草药,,51(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