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厚朴 > 厚朴种子 > 正文 > 正文

伤寒论中大黄的五种用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4 12:00:41

大黄味苦性寒,乃临床上泻热通下之良品,用若得当,可收桴鼓之效。其作用一般认为专于实热病证。然观仲景用大黄组方之意,则不独于此,诸如瘀血、血热、水饮等病,亦每常用之。《伤寒论》与《金匮》两书中,用大黄者即有三十余方。许多著名方剂如三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等,均是以大黄为主组方的。本文试就仲景对于大黄的临床运用规律,分析如下:

一、攻下以荡涤热结

凡阳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不通、腹满胀痛,壮热烦渴,神昏谵语等症,仲景每用大黄为主,配芒硝、枳实、厚朴等味攻下以荡涤热结。如痞满燥实诸证具备者,须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如、条、《下利病篇》);以痞满为主时宜用小承气汤泻热通便、破滞除满(如、条);以燥实为主的,又当用调胃承气汤泻下燥结,调和胃气(如条);又如大柴胡汤(条、《腹满病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柴胡汤去甘草加大黄、桂枝、龙骨、牡蛎、铅丹、茯苓。见条)、桂枝加大黄汤(条)、厚朴三物汤和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加桂枝、甘草、姜枣。见《腹满病篇》)、大黄甘草汤(《呕吐病篇》)诸方中,均是取大黄泻热通腑之功效的。

二、泻火以凉散血热

大黄又入血分,其苦寒清泻之力,可泻血分之邪热。如热毒炽盛,迫血妄行,出现吐血、衄血等症时,可用泻心汤主之。方中重用大黄泻火解毒,凉散血热;辅芩、连苦寒直折其热,使邪热除而血亦自止(《惊悸吐衄篇》)。现临证时多加生地、丹皮等凉血滋阴之品,则效果更好。

三、破瘀并引血下行

大黄入血分,又能活血破瘀并引导瘀血从肠道下行,故对瘀血诸证,仲景常用酒浸泡(可增强活血之效)入药以治之。如邪热瘀血互结于下焦之蓄血证,可见少腹拘急硬痛,如狂发狂,大便色黑等候。由于瘀热在里,故当清热活血攻瘀,使瘀热从大便而去。一般轻证的用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见条);重者宜用抵当丸或抵当汤(酒浸大黄、水蛭、虻虫、桃仁。见、条)则攻瘀之力更为峻猛。此方亦用于妇人血瘀型经水不利(《妇人杂病篇》)。此外,干血劳病用大黄蟅虫丸活血祛瘀、缓中补虚(《虚劳病篇》);疟母用鳖甲煎丸软坚散结破瘀、兼以补益气血(《疟病篇》);肠痈用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见《肠痈篇》)活血化瘀、解毒排脓;产后瘀血停滞胞宫,用下瘀血汤(大黄、桃仁、蟅虫,炼蜜为丸,酒煎服。见《妇人产后病篇》)攻逐瘀血等等,亦取其活血破瘀,推陈致新之功。

四、泻下以逐水消痰

水饮痰湿停聚体内,仲景多用发汗、利小便或温药和之。若是久留不易除去,亦可用大黄之类药物下之。盖大黄泻下之性可逐水消痰(《痰饮篇,水气病篇》)。如水走肠间,饮邪内结,气不化津,出现浮肿,腹满,小便不利,大便不畅等症,宜用己椒苈黄丸(防己、椒目、葶苈导水从小便而出,大黄通利大便逐水从大便而去)。如此前后分消,水饮得以排除,诸症自可好转(《痰饮篇》);水热互结胸胁,气机阻滞不通之结胸证,症见胸胁疼痛,心下硬满,拒按,大便秘结,或喘而不能平卧为主者,用大陷胸汤(大黄、芒硝、甘遂。见、条)泻热遂水破结。病势较缓,则用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加葶苈、杏仁,炼蜜为主。见条),取峻药缓攻之意;产后水饮与瘀血互结于胞宫而见少腹满如敦状,宜用大黄甘遂汤(大黄、甘遂、阿胶。见《妇人杂病篇》)攻瘀逐水,兼以益血。现常用甘遂通结汤(医院经验方由甘遂、大黄、桃仁、牛膝、厚朴、赤芍、木香组成)治疗腹腔积液、腹水、重型肠梗阻,用大黄、甘草等泡服治疗肾炎水肿伴便秘者,均是在仲景应用大黄逐水消痰之经验基础上发展而来。

五、通腑而泻热退黄

湿热中阻,致使胆汁外溢而发生黄疸,若属湿热并重者,于茵陈蒿汤中用大黄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以退黄疸,热重于湿,以大便秘结不通为主时,亦于栀子大黄汤(栀子、大黄、枳实、豆豉)或大黄硝石汤(大黄、硝石、黄柏、栀子)中用大黄导滞通腑,泻热退黄(条《黄疽篇》)。

参考文献:

[1]柯新桥.仲景运用大黄的规律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10):14-15.

注:中药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zz/863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厚朴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