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厚朴 > 厚朴种子 > 正文 > 正文

立秋养生提要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5 17:46:04

8月8日凌晨4时1分,立秋节气到,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开始;②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③今年属“早立秋”,暑去凉来,天气可能会明显转凉。

  8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自然界的阳气变化从“长”的状态转向“收”的状态。应保证阴精内蓄,不随阳气外耗。情绪宜安宁清静,收敛神气,动作宜平缓温和,勿汗出淋漓,周身微热,汗出即止。

  立秋时节天气多变,冷暖交替,尤其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更能引发情绪变化,极易诱发消沉的心绪,起居调摄,要遵循《黄帝内经》中“秋三月,此谓容平。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饮食调养

  宜补养脾胃,这样做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润燥首选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立秋后空气干燥,人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莲藕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补肺首选杏仁

  按中医的理论,时脏对应,秋季属肺。立秋后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患的最好时节。补肺当季最好的,非杏仁莫属。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

  《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甜杏仁和烤过的大杏仁在超市和农贸市场都能买到,苦杏仁一般在中药店出售,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多酸首选葡萄

  “少辛增酸”是中医关于秋季饮食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秋天要多酸,就是要多吃酸的水果。眼下正大量上市的葡萄,正是“酸”的好水果。

  葡萄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还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红色葡萄可软化血管、活血化淤,心血管病人不妨多吃。

  白葡萄有润肺功效,适合咳嗽、呼吸系统不好的人吃。绿葡萄则偏重清热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阴养肾的功效更为突出。

  葡萄最好整颗吃。葡萄也可以和酒酿、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酿葡萄羹;煮甜粥的时候放一些也不错。另外,自制家酿葡萄酒,也很美味天然。

  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

  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

  立秋后,不妨用山药煮粥,既能增加胃口,还可帮助消化:山药50克,粳米克。粳米洗净,加山药片,加水,大火烧开后移小火熬至米烂,再放入味精、食盐即成。

  芡实、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

  忌食生冷食物

  “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就太阳能量来说,阳气已开始收敛,阴气慢慢增加,这时吃太多阴寒食物,易损伤脾阳,所以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

  祛湿的药食—香薷饮

  祛湿的药食,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了。

  在我国民间,立秋有吃香薷汤的习俗。香薷饮不仅是立秋的节日饮品,还是足以与湿热之气相抗衡的好汤饮。

  香薷饮做法非常简单,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放在锅里,加水滚开后转小火煎煮15分钟,冷却后调入蜂蜜即可。

  香薷饮由厚朴、扁豆和香薷三味药组成。厚朴有下气、燥温、消胀之功,扁豆为滋养药,常有健脾化温、清热解毒的功效。由这三味药配成香薷汤,是一张最佳的夏月卫阳要方。

  如果在立秋后,天气依然湿热的话,可为自己、家人和朋友送一杯香薷饮,让古老的滋味化解的“秋老虎”之苦。

  食疗粥:陈皮粥

  陈皮粥:陈皮20克,粳米克。

  将陈皮研末。粳米淘洗干净。锅中加入清水,粳米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约15分钟,再放入陈皮,略煮即成。本品特点芳香适口,理气健脾除湿。

  养生茶:君子茶

  藿香5克,佩兰5克,冲入开水泡10分钟,本品芳香清透,既能疏散体表湿邪,又有化湿和中,开胃健脾的作用。

穴位按摩,养护脾胃

  立秋期间,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也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

  丰隆穴是化湿要穴;脾俞可以健脾和胃,让人胃口大开;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以上三穴各按次,不失为肠胃“避暑”的好办法。

立秋时艾灸养生推荐

  立秋可以多艾灸一下神阙。阴暑,呕吐腹泻、怕冷,也可以隔盐自灸“神阙”。

  “神阙”,即肚脐,盐灸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太白穴: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取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关元穴: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扶正固本,培补元气

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身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患,按摩气海穴往往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张氏熏蒸火疗是采用最古老的医术—“熏蒸技术”与现代医学—“透皮吸收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不经消化道而是经皮肤直接吸收药液后经毛细血管把药液直接送达病灶的后来医学。西安松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张氏熏蒸火疗)中医传统养生项目:松柏四季养生品牌项目总部:

招商

咨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zz/9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厚朴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