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本川
提到书法,我们就绕不开唐楷。
唐楷现象,在中国书法发展演变过程中,是一个逆主流现象。
来看中国书法发展演变的主流:从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到章草,到今草(同时产生了楷书),到行书,体现出简化书写,方便书写,解放生产力,也解放人性的主流趋势。楷书虽于汉末产生,历经魏晋南北朝,并未走向严谨,而经历盛唐,在经济发达,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下,楷书盛行,并高度严谨,书写难度超过了前面的隶书和篆书,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逆主流现象。
从结果看,唐楷的美是庄重而严谨。其庄重能体现出民族庄严与正气,这也是至今唐楷被视为正统的主要原因;其严谨,尤其细节的刻画几近完美,结合庄重,使唐楷越千年而无法被超越,和唐诗一样成为了历史经典。
一个逆主流的现象,一个风格上成就高不可攀的楷体,离我们已很遥远,也应该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新的楷体书法。
我认为,新的楷体书法要继承唐楷的庄重,而弱化其严谨,才可能开启中国楷体书法的未来(就像宋词、元曲,别开生面)。
还应该总结其它书体的美并兼容,才具有生命力,才更适应未来书法的创新发展。
汉隶:粗放旷达,有豁然开朗之视觉享受。
碑体:经年历霜,消其金石棱角,厚朴之风扑面而来。
篆体:用笔放纵直白,线条圆润华兹。
行草书:体现人性自由,使中国书法有了较为成熟的感性意识。
我在想——能否集诸体之长呢?又该是什么样式呢?
回观书法史,泰山磨崖经石峪金刚经有几分接近,于是几年的临习和改造,终不尽人意。
困惑,久久的困惑之中。
唐楷!唐楷!唐楷?
欧体,颜体,柳体有本质的区别吗?
庄重严谨是其共同的审美取向,区别于细节的审美诉求。
我的审美取向呢?
端庄质朴。对,以端庄质朴来兼容诸体之长。
在以后的兼容实践中,又陷入了技法不可兼容的困境。
历经三年的实践与思考,最终以篆书的用笔,兼顾楷书汉隶的形体,并以简化合并汉字笔画的书写程序,来体现行草书的精神……当然,篆书的用笔经过改造才能体现碑体的厚朴之美。还当然,楷书、汉隶的形体也要加以改造。于是又历经两年的时间,将千字文一千个字重新反复架构,并反复习练,才得以今天的楷体千字文(已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部分内容图片,文章已发过)。
虽然还不够完美,但风格样式已经形成。进一步的完善,敬请智者补我之遗,甚是荣幸和感激!
就我个人的实践总结,一种书体风格的创新,要经历五个阶段:首先是创新动因的形成,二是确立新的明确的审美取向,三是勾画设计新的样式,四是探索实践服务新样式的技术(方法原理和技法)。五是打造结果。
总结出这一规律,是为我们书法今后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霍本川书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