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位于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的本草易中药材前处理基地内,负责人李兴贵在晾晒厚朴。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四川的鲜果、香肠腊肉等农产品、土特产品等琳琅满目。川西北一座小县城却另辟蹊径,探索利用电商打造“互联网+中药材”生态圈,以此带动老百姓脱贫增收。
项目能否成功,推进过程遇到了什么困难?农历鸡年开春,本报记者走进国家级贫困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调查
2月中下旬,正是新鲜厚朴的收购季。北川县擂鼓镇田坝村四组组长朱坤全忙着走村串户——组里20多户人家的药材都由朱坤全统一收和卖,扣除库房管理费用后,销售所得再返还村民。
朱坤全发现,开年以来中药材的订单不断增加,道地中药材价格应声略涨。他所不知道的是,县城的中药材流通“小气候”已悄然生变。
□本报记者曾小清陈露耘/文
肖雨杨/图
1
建标准创体系小县城欲掌握道地中药材定价权
2月14日,做药材生意的肖平贵到田坝村收了1吨厚朴,回到擂鼓镇的原药材处理基地后,按标准进行前期处理,然后,他与信息采录员一起,记录药材产地、种植年限、种植户姓名、前期处理等信息,每一袋药材都随身附一张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zy/1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