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厚朴 > 厚朴种植 > 正文 > 正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云枝教授从脾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8/30 14:11:03
白癜风互助论坛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06/4603879.html

帕金森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肢体震颤和肌强直等运动症状以及便秘、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祖国医学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颤证"、"颤振"、"振掉"、"内风"等范畴。《黄帝内经》中“头重高摇之”“头倾视深”“背屈肩随”“转摇不能”“身之强也”等症状,与帕金森病的震颤、头部前倾、躯干俯屈、关节屈曲、运动迟缓等临床表现高度吻合,故古代医家多以“颤”“振”“震”“瘛”“拘”“痉”“挛”等命名此病症。

年11月,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通过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确定本病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自此,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向规范化、客观化推进了一步。

目前,全世界约有万人罹患该病,60岁以上人群中有1%左右的人受到本病困扰,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重,预计到年,我国颤证患病人数将上升到万人。

因颤证多因素致病,发病机制复杂,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阻止病程进展,目前临床仍以药物替代疗法为主,但随着服药时间延长,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中医药辨治疾病的优势和特色在于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颤证病情进展,效果显著,优势突出。

河南中医院马云枝教授从事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治疗颤证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从颤证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出发,以脏腑论治、分期论治为治疗特色,临床效果显著且稳定持久。

从脾胃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帕金森病患者不仅肾虚,而且脾亦常虚。

脾位中央,灌溉四旁,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之功能。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四肢五脏。

先天肾气不足,温煦推动作用减退,则脾土健运失职。

脾失健运,一则水液代谢失常,津不化水,停聚为痰,久之化生痰热,痰热动风,则发震颤;一则气血生化乏源,四肢肌肉失于濡养,四肢无主振摇而失用;一则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血行迟滞,瘀血内停,痰瘀互阻,脉道不利,经脉失养,则见拘急、震颤。痰浊瘀血在体内蓄积影响脾胃的升清降浊,导致气机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调,加重痰瘀内阻,痰瘀交阻于脑窍经脉,疾病缠绵难愈,而见肌肉强直、震颤、活动障碍等症。

“湿”多与脾有关,所谓“太阴之上,湿气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所言:“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痉”为强直屈伸不利之意,“项强”为项部强直不柔和之意。“肿”为浮肿之意,“满”为胀满之意。

马云枝教授认为,对于颤证的中医病因病机,颤证发病与脾湿有关,具体当分外湿、内湿。外湿当除,内湿当运。

从外感者,多与生活所处环境相关,如气候潮湿,多阴雨绵绵,居处海河之边,所从事行业接触水湿过多等。

有从内生者,多与脾虚湿盛相关,平素膏粱之人,或肆意饮食生冷瓜果、油腻滋补之物,致脾阳不运而水湿内聚。

另外,马云枝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现代人由于生活及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生活压力大,思虑过度,嗜食肥甘厚味,安逸少动,脾损尤甚,故中青年帕金森发病人群逐渐增多。

临床常见许多早期或青年帕金森病患者伴见口角流涎,倦怠懒动,神情呆钝,纳呆,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等一系列脾虚症状。

一、痰热动风证:

该证型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抽烟饮酒多见,其形体超重、咽干口苦、舌苔黄厚腻、脉濡滑等痰热之象明显者。

由于过食辛辣肥甘、暴饮暴食、安逸少动,脾虚湿盛以生痰,痰生热,热化风,痰浊瘀积脉络则停留为瘀,久积化火成毒生风,风夹诸邪蒙窍窜络引发震颤。

临床工作中,患者虽形体消瘦,但舌体胖大,苔厚腻水滑,脉象濡滑等一派湿困脾胃之象。正如《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临证表现为头动肢抖,神疲肢重,形体肥胖,运动缓慢,胸闷心悸,口黏吐痰,头晕目眩,小便赤结,大便不通,舌质黯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以清热化痰、熄风定颤。

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

方中半夏性温、味辛,可降逆止呕、燥湿化痰;黄连性寒、味苦,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枳实性微寒、味苦辛,可化痰除痞、破气消积;竹茹性寒、味甘,可除烦止呕、清热化痰;陈皮性温、味苦辛,可燥湿化痰;甘草性平、味甘,可清热解毒、补脾益气;马云枝教授认为,中焦为生痰之源,行气祛湿则痰热无以生。若口气秽浊者,加黄连、黄芩;神疲肢重者,加茯苓、泽泻利湿。若头晕目眩为重者,加天麻、钩藤平肝熄风;肢体颤动明显者,加胆南星、钩藤、全蝎熄风止痉;情绪焦虑者,加五味子、远志、人参宁心安神。

案例

患者,男,62岁,退休职工,年10月17日因肢体震颤、行动迟缓1年余来诊。

患者近1年来渐出现左下肢震颤,行动迟缓,转身起步缓慢,院外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美多芭、安坦片等药物治疗,病情仍呈逐渐加重趋势,并波及左上肢,伴头晕昏沉,头重如裹,身困乏力,怠惰思卧,咽干口苦,躁热汗出,情绪不稳,夜眠多梦,饮食一般,二便基本正常。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

追问病史,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静而少动,缺乏运动锻炼。

来诊时见患者慢性病容,精神萎靡,神情倦怠,形体超重,腹围偏大,表情呆板,颜面潮红,皮肤潮湿多汗,口唇暗紫,口气臭秽,舌体胖大有齿痕,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四肢肌力5级,左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马云枝教授询问病史、查体后指出,中医诊断为颤证,证属痰热动风证,治疗以健脾化痰,清热熄风为原则,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胆南星、法半夏、天麻、钩藤、炒僵蚕、姜竹茹、川牛膝、葛根、茯苓、陈皮、全蝎、蜈蚣、煅珍珠母、炙甘草3g。5付水煎服,日一付。

二诊:患者自感肢体困重、头昏沉如裹减轻,口苦心烦改善,仍多汗,时而情绪不稳,心烦不宁。守上方加龙骨、牡蛎3,以镇心安神,潜阳收敛。

三诊:患者精神状态好转,肢体活动较前稍灵活有力,睡眠改善,舌脉渐趋正常。

后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加川芎、石菖蒲、远志,活血通络,化痰开窍,继续院外服药治疗,以巩固疗效。

按语:

患者老年男性,体型超重,平素嗜食肥甘、安逸少动、抽烟等不良嗜好,致使伤脾败胃,水湿不化而生痰,气血亏虚而致瘀,痰瘀互结引动肝风,发为颤证。

因早期症状不典型,且难以察觉,患者虽然出现运动症状1年余,但多处于疾病中期阶段,正盛邪实,治疗当祛邪扶正并举,宜健脾益气通络,熄风化痰逐瘀。

针对该证型,马云枝教授主张“化痰熄风通络法”论治,旨在肝脾同治,使土运肝柔则体内痰瘀不存,虚风自止。

患者初次就诊时痰热之象偏盛,先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利湿降浊以祛标实。随症加天麻、钩藤以增强熄风通络止颤之效。

研究表明,天麻-钩藤药对为基础的中药复方可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与左旋多巴合用,可发挥增效减毒作用。

另随症加全蝎、蜈蚣、僵蚕以搜剔脉络痰瘀,熄风止痉,使内积之毒邪得清,痰瘀得化,促进新血生成及运行。因“蝎乃活风之要药”,“僵蚕劫痰湿而散肝风”,“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取其“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之性,化瘀熄风。

待病情改善后调整二陈汤为基础方,重意在健脾化痰降浊,杜生痰之源。

诸药合用,使络脉久郁之风火痰瘀热毒等诸邪尽去,血脉通利,气血运行如常,肢体筋脉得复。

二、气血亏虚证

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阴阳化生之源,经过脾的运化和传输作用,将水谷精微转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筋肉皮毛;肝在体合筋,筋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筋系于肉,具有连接关节、肌肉、支配关节运动、肌肉肢体的伸缩收持;且肝藏血,肝体阴而用阳,肝脏阴血不足,肝木易生风而摇动,使筋脉肌肉变动不拘,即为震颤。

马云枝教授认为,老年患者,脾胃渐损,气血化生不足,气之温煦,血之濡养失职,无以滋养四肢肌肉,结合在诊治帕金森病患者时发现此型患者偏多,因此在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时注重从“本”出发,从“根”抓起,重视扶正补虚,以健脾益气养血为扶正治本。

此型主症多见肢体颤振日久,幅度细小,筋脉拘挛,项背强直,行动滞缓,起步、转身困难,步态不稳;兼证可见面色无华,神情淡漠,怠惰思卧,动则气短,体虚自汗,气怯声低,心悸健忘,纳呆腹胀,舌体瘦小,舌质淡白,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无力。

多以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为其治则,善用独活寄生汤、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化裁。

马云枝教授指出,此型患者多处于颤证的进展期,病症虚实夹杂,以正虚为主,标实之象仍存,以健脾养心、益气养血为先,佐以育阴熄风。因补益类药物多有黏腻碍胃,出现腹胀痞满、纳呆不欲食、舌苔腻等现象,故可加入醒脾理气、消食化滞的木香、陈皮、香附、枳实等。

案例:

患者,女,70岁,以行动迟缓、动作困难4年余慕名前来就诊。

患者于4年来逐渐出现行动缓慢,动作迟缓,伴声音沙哑,时有饮水呛咳,心烦失眠,咽干口苦,医院,查头颅CT提示双侧小脑半球、桥脑、基底节及侧脑室旁多发钙化,拟诊为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给予丁苯酞及奥拉西坦等药物治疗,疗效一般,症状未见改善。

马云枝教授详细查体后指出,患者慢性病容,精神一般,面部表情呆滞,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居中,咽反射减退,双上肢肌张力轻度增高,上肢平举时左手轻度震颤,起立及转身困难,行走不稳,头部前倾,上肢摆臂幅度减小,前冲步态,畏寒怕冷,倦怠乏力,夜睡较差,大便秘结,3日1行,舌暗紫,苔白腻,脉弦细。

该患者目前中医诊断为颤证,证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治疗以温补肝肾,益气活血为原则。

方药选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当归、川芎、熟地黄、肉桂、茯苓、杜仲、川牛膝、党参、菟丝子、益智仁、姜厚朴、炙甘草。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两次温服。

按语:

该患者以动作缓慢,行动迟缓为主症,根据中医症状学辨病归属于“颤证”范畴;患者高龄女性,年逾七旬,天癸已竭,肝肾精血已亏,而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精肾阴亏损,水不涵木,则肝阴肝血不足,阴不制阳,虚风内动,筋脉失养,发为本病,因此结合舌脉,辨证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肝属厥阴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肝阴亏虚,一则阴不潜阳,则肝阳亢逆而动肝风,肝在体合筋,肝风内扰,则肢体颤抖,二则筋脉失养导致肢体强硬,动作缓慢,三则阳亢化风化火,而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该病久治不愈则耗伤气血,脉道无气必留滞为瘀,导致脉络瘀阻,瘀阻于脑则神机失用,而见声音沙哑,饮水呛咳不适。故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邪气,又当补益肝肾气血。

以温补肝肾,益气活血为主要治则,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

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袪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

本证因久病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川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养血活血,党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川芎、牛膝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

因患者畏寒喜暖,此为阴虚日久累及于阳,故加肉桂、菟丝子、益智仁以温补下焦肾火,并能补益肝肾之精,以致阴阳并补;另加姜厚朴一则行气导滞,二则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可降低肌张力,以缓解肢体强硬。

纵观全方,以补肝肾为主,辅以益气血、温肾阳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瘀。

专家名片

马云枝,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获批者,首届河南省名中医,十届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现任河南中医院医院名誉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全国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世中联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杂志审稿专家,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专家咨询组成员。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4项,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中西医结合瘫痪病学》、《实用脑卒中康复学》、《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诊疗学》等专著10部。

现主持参加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指导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项。从事临床四十余年,擅长治疗帕金森病、中风、痴呆、失眠、头痛、眩晕、癫痫、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zz/10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厚朴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