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阳病变证之虚寒证心阳虚证:桂枝甘草汤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主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心阳虚之奔豚证:桂枝加桂汤证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上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二、太阳病变证之热证栀子豉汤禁例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鉴别白虎加人参汤证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之。葛根芩连汤证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芩连汤证与葛根汤证鉴别葛根芩连汤证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鉴别本条是讲太阳病不传经的情况。上条讲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是太阳病。太阳病可以传经,也可以不传经。如上条所言,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但如果脉静,就是不传。当然,也有其他的判断,比如又过了两天,“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仍然没有出现,那就是不会传经了。那么什么情况属于“见”了阳明、少阳证呢?很简单,上条讲的“颇欲吐”就是少阳病的症状,“若躁烦,脉数急”就是阳明病的症状。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那么这个太阳病就会传经的,要做好心理准备,及早着手,切断其传经途径,以便尽快治愈。这也属于上医治未病哦!如果伤寒一日,脉比较静,没有出现颇欲吐、躁烦和脉数急等等,第二天仍然没有,第三天还没有,脉一直比较静,症状完全都是太阳病的正常表现,那么,你就可以大致放心了,这个太阳病一般就不会再传经了。这就是此条文的主要意思。当然,这里的一日,二三日,我们尽量把他作为虚词,不是那么精确的。事实上,过了二三日,也有出现传经的情况,而且也可能不传阳明、少阳,而传三阴病,都是可能的。病情有时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可以放心,但不可以轻心,治病要时时刻刻留心在意小心谨慎!最最重要的,是如何准确辩证,准确用方,把病及时治好。第四条和第五条,都是讲太阳病传经不传经的情况。有这两条可以归纳出一些规律,也大致适合其他经病是否传经的判断。这一点我们在上一条的最后已经讲清楚了。伤寒论的行文有他自己的逻辑,很严谨,按照他的逻辑去研究,会发现此书很有意思,逻辑严密,而又生动活泼。就此篇来看,第一条,讲太阳病的概念和典型症状,是太阳病的总纲。第二条第三条讲太阳病包含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证型,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第四条第五条讲太阳病什么时候传经或不传经。第六条,讲太阳病传经而为温病,给出了温病的定义。第七条讲病性的阴阳判断,也就是太阳病和少阴病的区别。第八条太阳病的周期性。第九条,太阳病欲解时。第十条,预后。第十一条,太阴病阴盛格阳与太阳病的鉴别,以及阴盛格阳与阳郁内结的鉴别。总之前十一条都是讲太阳病的概况,没有涉及到方证治法。但其中有他特定的逻辑关系。认清这种逻辑关系,对于学习研究伤寒论非常重要!#百万创作者计划#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zz/1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