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证要点
1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1.1同时,与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相关。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
遇事易惊,多梦易醒,多为心胆气虚;
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
嗳腐吞酸,脘腹胀满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心神被扰;
胸闷,头重目眩,多为痰热内扰心神;
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神不安等。
2.辨虚实
2.1失眠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多因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
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
2.2实证为火盛扰心,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
四、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安神定志(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
实证:泻其有余: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
虚证:补其不足: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
虚实夹杂者,治宜攻补兼施。
五、分证论治
(1)心火偏亢: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清心泻火,宁心安神——朱砂安神丸。
方中:
朱砂性寒可胜热,重镇安神;
黄连清心泻火除烦;
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养阴以配阳。
加黄芩、山栀、连翘,加强本方清心泻火之功。
若胸中懊侬,胸闷泛恶,加豆豉、竹茹,宜通胸中郁火;
若便秘溲赤,加大黄、淡竹叶、琥珀,引火下行,以安心神。
(2)肝郁化火:急躁,多梦,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清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还能用逍遥散、丹栀逍遥散、柴胡剂等,还是辨证选方!)
方用:
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木通、车前子利小便而清热;
柴胡疏肝解郁;
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柔肝;
甘草和中。
可加朱茯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加的是重镇安神药)
若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以疏肝解郁。
(3)痰热内扰:不寐,胸闷心烦,泛恶,嗳气,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方中:
半夏、陈皮、竹茹化痰降逆;
茯苓健脾化痰;枳实理气和胃降逆;
黄连清心泻火。
若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安神定志。
(4)胃气失和:不寐,脘腹胀满,嗳气,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和胃化滞,宁心安神——保和丸。
方中:
山楂、神曲助消化,消食滞;
半夏、陈皮、茯苓降逆和胃;
莱菔子消食导滞;
连翘散食滞所致的郁热。
可加远志、柏子仁、夜交藤以宁心安神。(加的是养血安神药)
(5)阴虚火旺:心烦不寐,(腰酸足软),头晕,健忘,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知柏地黄+滋阴药等也可以,百合,女贞子,莲子心,五味子,总之一句话:符合病机都可以)
方解: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
黄连、黄芩直折心火;
芍药、阿胶、鸡子黄滋养阴血。
若心烦心悸,梦遗失精,可加肉桂引火归元,与黄连共用即为交泰丸以交通心肾,则心神可安。
(6)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
方用:
人参、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
当归补血;
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
木香行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若心血不足,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
失眠较重,加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茯神有助养心宁神,或加夜交藤、合欢皮、龙骨、牡蛎以镇静安神。
若脘闷、纳呆、苔腻,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痰浊用二陈、平胃之辈,痰热黄连温胆汤,对应(3).)
若产后虚烦不寐,形体消瘦,面色觥白,易疲劳,舌淡,脉细弱,(喜beishangyuku)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多属气血不足,治宜养血安神,亦可用归脾汤合酸枣仁汤(这个组合特别好!还可以合甘草小麦大枣汤)
酸枣仁汤:虚劳虚烦不得眠。。。
甘草小麦大枣汤:喜悲伤欲哭,数欠伸。。。
(7)心胆气虚: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前方重于镇惊安神,后方偏于养血清热除烦,合用则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热而定惊,安神宁心。
方中:
人参益心胆之气;
茯苓、茯神、远志化痰宁心;
龙齿、石菖蒲镇惊开窍宁神;
酸枣仁养肝、安神、宁心;
知母泻热除烦;
川芎龙骨、生牡蛎、朱砂。
以上是《中医内科学》的精简部分,节选下来是因为临床上这几个方子用的真心多,效果也很好。在下面仍会推荐另一部分经典方剂。
临床患者的病机总是比书本上的复杂多样,所以我们一定要灵活加减变化,据证用药。
朱进忠医案:
温胆汤加神曲案
贺某,男,40岁。
严重失眠半年多,多次西医、中医治疗无效。近2个多月来,睡眠更差,刚吃饭后尚有睡意,但一躺下即再无睡意。并见胃脘痞满,五心烦热,口苦口粘,舌苔白而稍腻,脉滑。
综其脉证,诊为痰热阻滞,食积不化。
为拟化痰消积和胃。
温胆汤加减。
处方:竹茹12克,枳壳12克,神曲12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服药4剂后,睡眠增至5小时左右,食欲、胃脘痞满等亦好转,继服10剂后,睡眠恢复正常。
丹栀逍遥散加丹参
阎某,男。
失眠3年多,每夜仅能人睡一个多小时。近日来,因连续服用大剂量的镇静药,而浮肿神疲,纳呆口苦加重。
审视其证,除以上诸证外,并见胸胁苦满或胸胁腰背窜痛,舌苔薄黄,脉沉弦稍数。
综合脉证,诊为肝郁血虚,郁而化火。
治以养血疏肝泻火。
逍遥散加减:柴胡6克,当归9克,白芍9克,白术9克,茯苓9克,丹皮9克,栀子9克,生姜9克,甘草6克,薄荷4克,丹参15克。
服药2剂,睡眠增至4小时;8剂后,睡眠增至5小时。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