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厚朴 > 厚朴功效 > 正文 > 正文

伤寒如切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5/13 12:41:13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71021/5779684.html

仲景传书,叔和编次,从古至今,先贤之论,非为不明也,然诗经有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之赞子贡如是。虽朱玉在前,医道还需亲自整理实践,乃成一家之言,方为真知,故将五年来所思所想整理,或有缺漏,或有情理不通,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伤寒金匮,先论表里,在表则宜解表,在里则随其所得而攻之,然有表里双解,或急当治表者,或虽有里证仍可从表而出者,或虽气虚而不以发汗,而从和解分消者,皆以表论之。在表则分气血水。

若有表解后乃能治里者,则按里证论之,里证则分气血水,有上中下三焦差别。

(一)凡可从表而解者

1、桂枝汤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而解。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尔。设利者,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便硬者,因受风寒而肺闭郁,或邪入三焦而上焦不通,或邪传入腹。若大便利则为他邪扰之,故言为大逆。)

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五六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病人烦热,汗出即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从以上条文可见,桂枝汤有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身痛干呕心下痞气上冲烦躁,脉缓或迟的症状群。

主要病机是卫气不和但是仍能抗邪于表,营阴不足于内,下焦血不足,所以当宗气宣发、达表时,冲脉之血亦随之上达,故气上冲,气冲故呕,头痛,营阴不足于内故烦躁,卫气不固故汗出。

中焦脾胃虚弱故易下利,胃气虚故易汗,气虚推动无力则易便秘,气虚则水谷不化,鼻中清涕出,则鼻鸣。

故用桂枝以抗邪于表,并安冲逆之气,并温和胃气化水谷;用芍药益营血安烦躁,通血府、肠道,敛阴止汗,止身痛。

生姜助表解,甘草助里阴,大枣和胃,共能甘温,另要服热稀粥助胃气发汗,可见胃气虽虚,仍能解表。

其中头痛要与传入里的承气汤鉴别,要与上焦有停饮的十枣汤鉴别,要与本有饮邪在脾胃经气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鉴别。其中心下痞要与泻心汤鉴别。身疼要与四逆汤鉴别。

凡鉴别者,皆不属发汗而解的范围,或是里邪可达表而出,或治有先后,或表邪解后,纯是里证,故要鉴别。

有头痛证者,另有麻黄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加术汤、小柴胡汤、白虎汤、吴茱萸汤、猪苓汤、五苓散、文蛤汤、厚朴七物汤等,或是风湿表邪,或是风水邪气,或传少阳仍解表,或有太阳蓄水可从汗解,或纯是里证,皆不是如桂枝汤,麻黄汤发汗之法,有独特表现,纯是它病,所以不必鉴别。

2、麻黄汤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从以上条文可知,麻黄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无汗恶寒发热身疼烦躁喘呕鼻衄,脉浮紧或数。

其病机是外邪侵皮毛,卫气郁闭,肺气不宣故喘,寒邪闭阻经脉血瘀故身疼,卫气郁于内则烦躁,热行血出,血瘀出血故鼻衄。

麻黄泄卫发汗活血化瘀,桂枝助麻黄发汗,杏仁宣肺平喘以利皮毛,甘草保其津液。

桂枝麻黄对比

桂枝为虚麻黄为实,桂枝在里麻黄在表,桂枝营血虚麻黄营血痹(此为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之区别)。

虽说卫出下焦,营出中焦,宗出上焦。但是气则要升,升至中焦。而血而要归,归于下焦。此所谓清气升,阴血降。血必由卫气带而能行能散,行至上焦。气必由营血带而能降,降则归于下焦。

清阳不能化津液故中焦有停饮,条文说:弦则卫气不行。卫气引营阴下归故下焦有瘀血。条文说:太阳随经,瘀血在里故也。

桂枝麻黄合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皆为正发汗法。因为必要汗出乃解。

表里双解:瓜蒌桂枝汤,越婢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防己黄芪汤,竹皮大丸,桂枝二越婢一汤,五苓散,文蛤散,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乌头汤,桂枝加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芪桂酒汤,瓜蒂散,小续命汤,麻黄升麻汤等,虽有它邪,或发汗或不发汗,仍可从表而解,或表里双解。

气虚之后,津液不足,仍可从三焦而和解,或从三焦分消上下之势者: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薯蓣丸,苓桂术甘汤,温胆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

之后则全入里也。

在上焦:水停为痰饮(瓜蒂散),或纯气结(橘枳姜汤),或气化为热(栀子豉汤),或气与水结(茯苓杏仁甘草汤),或血与水结(旋覆花汤):或邪热在肺之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白虎加桂枝汤),虚热之邪在胸之栀子豉汤,或热在或湿热之邪在胸之大陷胸汤,或纯湿邪在胸胁之十枣汤,或痰饮在下上攻之枳实薤白桂枝汤,或热过血瘀肺痈之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在上焦则易停气,在中焦则易停饮,在下焦易有停血。

下一期着重论述:何为正发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oupua.com/hpgx/1007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厚朴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